周宝丽:让茂南单人木偶戏“活”起来
周宝丽:让茂南单人木偶戏“活”起来
在广东茂名的乡村里,一场特别的木偶戏正在上演。台上的木偶栩栩如生,唱腔悠扬,而台下却只有一个表演者——周宝丽。作为茂南单人木偶戏的传承人,她正用自己的方式让这门古老艺术重新焕发生机。
从明朝流传至今的“鬼仔戏”
茂南单人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据传是从福建传入茂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种木偶戏采用的是杖头木偶,表演者通过木偶颈部下方的木杖来操纵。精良的杖头木偶做工考究,嘴巴和眼珠都能活动,十分逼真。
与其他地方的木偶戏不同,茂南单人木偶戏最大的特点是“单人”。一个表演者需要同时完成唱、念、做、打、奏乐等多项技艺。表演时,艺人坐在一米多高的戏台后,左手操纵木偶,右手负责打击乐,双腿偶尔还会敲击木箱伴奏。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考验艺人的多面才能,更展现了木偶戏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周宝丽的创新之路
周宝丽是茂南单人木偶戏的第六代传承人,也是这项省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面对传统艺术的式微,她没有选择固守陈规,而是大胆创新,为木偶戏注入新的活力。
在内容上,周宝丽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剧目,如《伦文叙传奇》《薛仁贵征东》等,还结合现代元素创作新剧。她将流行音乐、现代舞蹈甚至动漫元素融入表演中,让传统艺术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
在形式上,她突破了传统的舞台限制,将木偶戏带进校园、社区,甚至搬上了电视荧幕。她还尝试与现代科技结合,利用LED屏幕、投影等设备,让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更值得一提的是,周宝丽还积极培养新人。她不仅在茂名市木偶戏协会开设培训班,还走进校园,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木偶戏。她常说:“非遗文化要传承下去,关键是要让年轻人感兴趣。”
传统艺术的困境与希望
尽管有周宝丽这样的传承人的努力,但茂南单人木偶戏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互联网的普及让传统艺术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年轻一代对这类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减少。周宝丽坦言,现在每个月只能接到一两次演出邀请,有时甚至几个月都没有一场演出。
经济收益的低下也让许多艺人难以坚持。周宝丽自己也常常需要通过主持文娱节目来补贴收入。她身边的传承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艺人,70后的她已经是其中较为年轻的一员了。
他山之石:非遗文化的创新之路
面对这样的困境,周宝丽并没有气馁。她坚信,只要不断创新,传统艺术就能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她的这种信念,与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不谋而合。
在江苏,非遗美食节通过“周末夜市集”的形式,将非遗美食与现代消费理念相结合,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南京民俗博物馆则通过设立非遗工作室、举办公益演出和展览,让非遗文化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这些成功的案例给了周宝丽信心。她相信,只要不断探索创新,茂南单人木偶戏一定能找到新的发展之路。正如她在一次采访中所说:“如果不是热爱,根本没办法坚持下去。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结语
在周宝丽的努力下,茂南单人木偶戏正在以新的面貌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不仅是一个传承人的坚守,更是一代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再次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