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济转型: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的跨越
苏州经济转型:从“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的跨越
2021年,苏州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经济答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更是跨越4万亿元大关,达到44343.9亿元,同比增长3.6%。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苏州作为工业大市的实力,更标志着其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苏州路径”
苏州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清晰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202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布“一号文件”——《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
在此基础上,苏州进一步提出构建“1030”产业体系,即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通过这一布局,苏州致力于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产业,推动规上工业产值迈向5万亿元大关。
为实现这一目标,苏州实施了“智造十大行动”,涵盖智能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据统计,2023年苏州工业投资达1881.2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30%,显示出强劲的转型升级势头。
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变革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苏州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作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苏州出台《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细则》,提出到2025年底推动600家企业达到数字化能力水平二级及以上,其中三级、四级企业各100家。
为实现这一目标,苏州投入重金打造数字化转型生态。例如,投入500万元建设全市公共服务平台,投入150万元建设两个行业服务平台;投入600万元用于遴选优秀数字化服务商,每家最高奖励20万元;投入600万元用于开发推广“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每个最高奖励10万元。
在政策引导下,苏州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以波司登为例,通过实施“研产供销服”全生命周期智慧化转型,企业生产快速反应周期从21天缩短至12天,2024年销售收入预计增长30%以上。
从“工业大市”到“消费强市”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苏州也在积极补足消费短板。2024年前11月,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88.23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仅次于武汉,位居全国消费十强城市第二位。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6%,显示出电商零售的强劲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前三季度文旅市场表现亮眼,全市各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1.6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3%;接待过夜入境游客67.6万人次,同比增长90.1%。这不仅带动了当地消费增长,也提升了城市整体吸引力。
打造“全球智造之城”的未来展望
面对未来,苏州已明确发展方向:到2026年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推动规上工业产值达5万亿元;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奋力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为实现这一目标,苏州将重点推进八大方向工作,包括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等。同时,苏州还将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企业内外融合,主动拥抱新型工业化。
从“制造”到“智造”,从“工业大市”到“消费强市”,苏州正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苏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