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中医治失眠新突破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中医治失眠新突破
2024年2月24日,以“传承、创新、开放、融合”为主题的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石家庄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20位两院院士及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深入交流。其中,中医药在失眠治疗领域的突破成为大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全球失眠现状:形势严峻,亟待解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向东教授在大会上指出,睡眠对大脑功能、情绪、体力恢复乃至寿命都有深远影响。然而,全球约20-30%的人正遭受失眠困扰,其中约8-10%的急性失眠会逐渐慢性化,约4%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助眠药物。《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中国成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38.2%,且呈现年轻化、慢病化趋势,与抑郁、焦虑、认知功能减退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
为应对这一挑战,国际学术界已发表系列综述文章,强调睡眠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重要地位。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睡眠研究发展,鼓励临床医生与神经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医络病学:为失眠治疗开辟新思路
北京回龙观医院闫少校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中医络病学在失眠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吴以岭院士团队,首次提出“通络、养精、动形、静神”的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为郁证性失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通络:保持经络通畅,促进气血运行
- 养精:滋养精气,增强体质
- 动形:适度运动,调和气血
- 静神:调养精神,安定心神
吴以岭团队在研制创新药过程中,主张静养元神、节用识神,并提出“元神在脑”“识神在心”的观点,指出元神、识神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密不可分。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优势
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失眠需选用不同的药物。例如:
- 朱砂安神丸:适用于心火旺盛导致的失眠、心烦等症状
- 龙胆泻肝丸:适合情绪易怒、胸胁胀痛等肝火扰心引起的失眠
- 归脾丸: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所致的失眠
- 天王补心丹:针对阴虚内热引起的心悸、失眠
此外,还有专门针对特定人群的中成药:
- 年老型失眠:珍合灵片、乌灵胶囊
- 更年期失眠:宁心安神胶囊
- 慢性病患者失眠:复方枣仁胶囊
- 压力型失眠:解郁安神颗粒
中西医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复旦大学黄志力教授指出,睡眠受内稳态和生物节律调控,因此促进内源性睡眠物质产生,调动生物节律基因,是治疗失眠的首要手段。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施治和因症施治原则,与现代医学提倡的个性化治疗理念相契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王刚教授表示,抑郁症在国内呈现出高患病率与低治疗率的双重特点。一线抗抑郁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总体有效率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中医药在消除残留症状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同时,中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也展现出快速起效的潜力。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能够为患者带来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治疗方案。未来,通过深入的交流和科学研究,将进一步整合中西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医药在失眠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创新疗法问世,为全球失眠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