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医生揭秘:宝宝咳嗽的那些坑!
李杰医生揭秘:宝宝咳嗽的那些坑!
“孩子咳嗽了,赶紧吃止咳药!”“多穿点,别冻着!”“发烧了就多盖被子捂汗!”……面对宝宝咳嗽,很多家长都会陷入这样的焦虑和误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杰提醒,这些看似“贴心”的做法,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的病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宝宝咳嗽的护理上,哪些是常见的“坑”,以及正确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误区一:盲目使用止咳药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咳嗽,第一反应就是买止咳药。殊不知,这种做法可能弊大于利。李杰医生指出,咳嗽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如果盲目使用止咳药,可能会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无法排出,反而容易引发肺炎。
此外,市面上很多止咳药都含有可待因、福尔可定等成分,这些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因此,李杰医生建议,不要随意给孩子使用止咳药,如果确实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非依赖性的止咳药。
误区二:滥用抗生素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咳嗽,就以为是细菌感染,自行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这种做法同样不可取。李杰医生解释说,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过敏反应,不一定是细菌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耐药性。
误区三:错误的退热方法
当孩子发烧时,一些家长会采取一些错误的退热方法,比如同时使用多种退热药,或者用酒精擦拭身体。李杰医生指出,这些做法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同时使用多种退热药会增加肝肾负担,而酒精擦拭可能导致孩子皮肤过敏,甚至酒精中毒。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身体。如果体温超过38.5℃,则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需要注意的是,退热药的目的是缓解不适,而不是一定要将体温降至正常。
误区四:过度护理或护理不当
有些家长在孩子生病时过度紧张,采取一些不当的护理措施,比如过度捂热或过度限制活动。李杰医生建议,正确的护理应该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孩子充分休息,但也要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正确护理方法
合理用药:如果孩子咳嗽伴有发热、流鼻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要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或止咳药。
家庭护理:
-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之间,有助于缓解咳嗽。
- 饮食调理: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一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适量饮用蜂蜜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 适当运动:鼓励孩子适当活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
- 观察病情: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状态差、抽搐惊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李杰医生特别提醒,家长在护理生病的孩子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盲目听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土方法”。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做好家庭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