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腊梅绽放,古诗里的傲骨芬芳
冬日腊梅绽放,古诗里的傲骨芬芳
寒冬腊月,万物凋零,却有一种花儿凌寒绽放,为寒冷的冬季带来一抹生机与色彩。它就是腊梅,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坚韧的品格,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与赞赏。从古至今,腊梅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花卉,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精神追求。
腊梅的自然之美
腊梅,又名黄梅、金梅,属蜡梅科蜡梅属,原产于我国中南部地区。它是一种灌木植物,具有多茎干,无明显主干,株型低矮,枝条横展。腊梅的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表面粗糙,侧脉明显。
腊梅的花期主要在冬季(11月至次年3月),花朵黄色,芳香浓郁。其花序呈圆锥状,生于一年生枝条叶腋内,先花后叶,花瓣蜡质,倒卵形或长圆形,顶端钝圆,基部楔形,花被片多层,内层疏被长柔毛,雄蕊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丁字形着生。腊梅的果实为瘦果,呈椭圆形,红褐色,被柔毛,生于花托上,花期结束后逐渐成熟。
腊梅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其花蕾、根、叶等部位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理气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腊梅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高,最好保持在中性或微酸性。它喜阳光充足的环境,每天至少接受4-6小时的直射阳光,有利于植株生长和开花。腊梅耐寒性强,能忍受-15℃的低温,最好保持在0℃以上,以保证正常开花。
腊梅的诗词之美
腊梅的自然之美,引发了历代文人的无限遐想和赞美。从宋代到清代,众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描写腊梅的优美诗句,展现了腊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
宋代诗人吕本中的《腊梅》一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腊梅的别样风姿:“学得汉宫妆,偷传半额黄。不将供俗鼻,愈觉更清香。”诗人将腊梅比作汉宫中的美人,以其独特的香气和色彩,展现出高洁脱俗的内在品性。
洪适的《盘洲杂韵上・腊梅》则描绘了腊梅在特定时节绽放的独特景象:“篱菊初残后,疏香忽傲霜。一枝冲腊绽,紫瑰列金房。”这首诗精准地捕捉到了腊梅在篱菊残败之后、傲然冲霜绽放的坚韧品性以及其花朵的别致风姿。
韩元吉的《菩萨蛮・其二腊梅》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腊梅在江南雪景中的独特形象:“江南雪里花如玉。风流越样新装束。恰恰缕金裳。浓熏百和香。”词人通过对其花容、香韵以及与其他花卉的类比,展现出腊梅的新颖别致与高雅情致。
清代钱蘅生的《腊梅》则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腊梅图:“晓风帘自捲,春信占梅先。腊蕊雪中破,清香小院前。”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腊梅在冬日里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作为报春使者的特殊意义。
腊梅的象征之美
腊梅在寒冬中绽放的特性,使其成为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的象征。它不仅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品格,还寓意着美好祝愿和感恩之心。
腊梅的花语是“坚韧、高洁、坚韧不拔”。在寒冷的冬季,腊梅花依然傲然开放,展现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这种精神品质,正是腊梅花花语的精髓所在。腊梅花色泽洁白,香气浓郁,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持内心的纯洁,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有品质的人。
腊梅花在春节期间盛开,代表着美好的祝愿,它寓意着新的一年里,我们的生活将充满阳光,事业顺利,家庭幸福。腊梅花的花期较短,但它在盛开之际,展现出最美的姿态,这寓意着我们要学会告别过去,珍惜当下,勇敢地迎接美好的未来。腊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为人们带来温暖,象征着感恩之心,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恩生活,传递正能量。
腊梅的现代传承之美
在现代,腊梅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以鄢陵为代表的腊梅栽培中心,不仅延续了千年的栽培传统,还形成了独特的腊梅文化。
鄢陵腊梅的广泛栽培始于唐,兴于宋。唐代诗人崔道融有诗云:“故里琴尊侣、相逢近腊梅。”宋元以来,诗人与文学家吟咏腊梅者,画家以腊梅为题材作画者,数不胜数,形成了独特的鄢陵腊梅文化。鄢陵境内以柏梁镇姚家村为中心辐射方圆几十里,村民家多以种植腊梅为荣。一株腊梅栽种于农家庭院,成为当地老百姓寒冬腊月踏雪观赏腊梅的生活情趣;许多民间故事与传说,本土的风物与民俗,都与腊梅结下了不解之缘。鄢陵县千余年的腊梅栽培史,可以连缀成一部丰富多彩的腊梅文化史。
鄢陵腊梅品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花色鲜艳、腊质纯厚、香气馥郁的特点。据宋《曲洧旧闻》载:“许洛间有黄香梅(腊梅的别称)”。黄庭坚《腊梅》云:“金蓓锁春寒,恼人香未展,虽无桃李颜,风味极不浅”。北宋时期,鄢陵为京畿重地,属开封府管辖,鄢陵腊梅大量向汴京销售,一时成为京师达官贵人观赏的绝妙佳品。清康熙年间刑部尚书、诗人王士正《腊梅》诗注中称:“鄢陵腊梅以裴氏、张氏为冠,每岁辇至京师有一株至白金一锾者”。又在《寄梁曰缉》诗中注称: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腊梅冠天下。现代园艺家彭学苏也在《腊梅概述》中称:“腊梅……以河南鄢陵最为著名”。鄢陵腊梅享誉国内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先生多次莅临鄢陵考察腊梅品种,题词赞赏鄢陵腊梅: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压霜欺,腊梅香飘万里长。
鄢陵腊梅种植遍及全县的12个乡镇,350余个行政村都有腊梅种植。现全县腊梅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共有腊梅苗圃20余个,品种多达50余种。以柏梁镇姚家村为中心,方圆五公里为腊梅栽培集散地也是鄢陵腊梅落户的原生地。现有以生产腊梅为主的“鄢陵腊梅园”、“鄢陵花木盆景园”、“鄢陵六和花木生产基地”、“陈化店刘庄生产基地”等,全县年产120万株。鄢陵腊梅文化深入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显著特色,又有传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鄢陵腊梅民俗特色有腊梅避邪之说,腊梅喜庆之说,腊梅友情之说,腊梅风骨之说。
20世纪80年代初,鄢陵县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彰显鄢陵文化特色,加大了对腊梅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对遗存在民间传承的民歌、民谣、民间故事传说加以收集整理,编纂出有关腊梅生产,栽培技术性书籍20余部,整理腊梅文化故事传说30余篇,创作出《花魂》、《花乡清韵》、《花乡宴》、《金梅争艳》 等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并分别获得 “五个一工程”奖和省戏曲大赛奖;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鄢陵腊梅文化,拍摄了《鄢陵腊梅花》、《鄢陵腊梅》等一批文艺记录片、专题片;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鄢陵考察腊梅生产情况,曾针对鄢陵腊梅挥毫泼墨;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到鄢陵踏雪赏梅,留下了许多赞美诗篇。2001年至今,鄢陵县人民政府已连续召开了五届“中原花木博览会”,汇集天下英才,畅论鄢陵腊梅文化,为彰显鄢陵腊梅文化品位,提升鄢陵腊梅知名度起到了推动作用。鄢陵腊梅文化已成为中原文化宝库中最显著、最抢眼的文化因素。
腊梅,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花卉,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精神追求,穿越千年时光,依然在寒冬中绽放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还是现代人的文化传承,腊梅都以其独特的姿态和香气,温暖着每一个寒冷的冬季,激励着人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追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