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无法控制情绪?最近爆火的“分离性转换性障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经常无法控制情绪?最近爆火的“分离性转换性障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jiankangzhichu.com/article/detail/592304.html
近期,分离转换性障碍这一健康问题火上了热搜,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那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是分离转换性障碍?
分离转换性障碍(DID)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癔症。其共同特点是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正常整合能力。
主要症状
- 情感反应失禁:表现为突然爆发哭笑无常、无法控制情绪等,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
- 意识障碍:可能出现暂时性的意识丧失,表现为昏迷、嗜睡或清醒状态下的恍惚;
- 痉挛发作: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有关,可能涉及单个肢体或全身,伴随扭曲、强直姿势;
- 瘫痪:可能是感觉或运动障碍,涉及大脑皮层和脊髓的功能异常,导致肌肉无力或完全麻痹;
- 失音:与声带肌肉紧张或喉部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导致声音产生受阻,出现失声现象;
- 分离性遗忘: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无法回忆重要个人信息的情况,包括自我身份和所处环境的认知缺失;
-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也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会展现出两种或更多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
- 人格解体:患者可能会经历自我感觉障碍,感知自己或外界事物变得陌生或不真实,伴随着疏远或分离的感觉;
- 运动障碍:可能表现为偏瘫、瘫痪、无法站立或行走等症状,这些运动障碍并非源于神经系统的实际损伤;
- 抽搐和痉挛: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和痉挛的症状,但这并非癫痫的表现;
- 感觉障碍:可表现为躯体感觉麻木、丧失、过敏或异常,或其他特殊的感觉障碍,如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
- 躯体化症状:可能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部位,最常见的有胃肠道或者皮肤的异感,性和月经方面的异感也较常见……
有躯体化症状表现真的非常严重,它的确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人的生理和精神本就是一体两面的共生体,精神情绪的不健康会自然而然影响到另一端。实际上,很多抑郁状态患者往往讳疾忌医,直到躯体化症状严重后才来医院就诊。根据2016年的《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体化诊疗的专家共识》:失眠、疼痛、乏力、全身不适、异常感觉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是焦虑、抑郁与躯体化患者的常见躯体症状和主要就诊原因。
临床特征表现
- 多青年期起病,常急性起病,症状复杂多样;但就同一患者而言,症状相对单一,反复发作症状相对重复;
- 起病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直接的压力、刺激、他人暗示或自我暗示诱发,反复发作者可通过回忆、联想、面临相似处境等方式诱发;
- 部分患者具有表演型人格特征,或可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
- 患者对疾病常常缺乏自知力,不主动求治,对症状“泰然漠视”,更关注他人对其疾病的态度,有“继发获益”的可能;
- 共病现象突出,常常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酒依赖等共病。
治疗方法
- 心理治疗、暗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分析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
- 精神症状应对症使用相应的精神药物治疗。
- 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形成医疗联盟,形成共识,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成长。
热门推荐
创新创业典型人物
四区强力车型推荐
珍珠明目眼药水能乱用吗
楚姓男孩名字古风
为儿童自闭症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促进社交和自理能力
孩子自理|外傭太細心照顧令孩子變港孩 3招訓練孩子自理能力+獨立性
坐地铁回母校,然后捐了1个亿,他们收到40万字感谢信
我国磁共振成像技术获新突破 | 科技推动力 抢占科技制高点
如何通过市场洞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
未来汽车设计美学: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探究古代和尚的素食传统,饮食习惯是什么样的?
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有效补充铁元素这些建议值得收藏
铁哥们儿,你在哪儿?——儿童缺铁性贫血知多少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治进展
浑身没劲乏力怎么回事老觉得累
浑身没劲乏力吃什么?营养科医生的专业建议
算力可扩展性在智能计算中的应用与发展探讨
冷热交替,流感高发!中医膳食来助力
上市公司转增股本有何要求
百万粉丝女网红考研过线,还有多名网红博主上岸备考各有妙招
番茄时钟休息的时候,你应该做些什么来放松大脑?
公司法规定两年内:法律规定的时间限制与合规要点解析
NASA确认Crew-9龙飞船提前一天返回地球,带回两位滞留宇航员
河北农大团队突破基因编辑技术,扩展芸薹属蔬菜育种新工具
紧凑型“基因魔剪”实现高效编辑
通货膨胀时再贴现率:如何影响经济?
如何选择适合的书桌尺寸和材质?
开发商违约怎么办?延迟交房、跑路、不办证的应对措施
涨知识|每周跑量究竟该维持多少,才能保持健康
慢跑的好处功效与作用及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