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中国的计时秘密:一刻钟的历史变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中国的计时秘密:一刻钟的历史变迁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1334064_122066681
2.
http://yn.people.com.cn/n2/2025/0110/c372453-41103609.html
3.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ac18660713aaac74906f7d625cef2dcb
4.
https://www.sohu.com/a/773629319_121878053
5.
https://www.chinakongzi.org/whyw/202501/t20250110_578473.htm
6.
https://m.planning.org.cn/zx_news/15610.htm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B6%E8%BE%B0
8.
http://www.qinghistory.cn/zz/435844.shtml
9.
http://www.lubanyouke.com/32156.html
10.
https://zujuan.zxls.com/Special/SpecialMingCiView.aspx?Key=%E6%B8%85%E6%9C%AB%E6%96%B0%E6%94%BF%E4%B8%8E%E9%A2%84%E5%A4%87%E7%AB%8B%E5%AE%AA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8%85

“一刻钟”这个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时间单位,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变迁。从古代的计时工具到现代的时间体系,从诗词歌赋到法律实践,“一刻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01

中国古代的计时体系演变

在中国古代,人们最初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和自然现象来计时。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时称计时法,将一天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段。这种计时方法巧妙地结合了太阳的运行、自然现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

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人发明了漏刻计时法。漏刻计时法中的“漏”是用于计时的带孔的壶,“刻”是配有刻度的浮箭。漏刻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泄水型漏刻是水通过壶孔流出,壶内水位下降,浮箭随之下沉,通过观察浮箭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相反,受水型漏刻则是将浮箭置于接收水的壶中,随着水位上升,浮箭也会上升,以此来指示时间。漏刻的发明让人们无须频繁观测天文现象就能随时知晓时间,减少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标志着中国古代时间计量技术的一大进步。

十二时辰制度的形成是中国古代计时体系的重要里程碑。这种制度在汉代已经萌芽,当时人们开始采用“十二地支”的顺序来标识一天中的各个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并在唐宋时期广泛普及,最终成了中国人普遍使用的时间计量方法。

02

“一刻钟”的历史变迁

在十二时辰制度下,每个时辰被进一步细分为八刻,因此“一刻”约等于现在的15分钟。这种计时方式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还出现在诗词歌赋和法律实践中。

然而,这种传统的计时体系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重大变革。随着西方时间制度的引入,传统的“时辰”、“刻”等计时单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清末新政时期,朝廷开始采用西方的24小时制,传统的计时体系逐渐被24小时制取代,“一刻钟”最终被确定为15分钟。

03

“一刻钟”在古代社会的具体应用

在古代社会,“一刻钟”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单位,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诗词文学中,它常常被用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例如,王安石的《午枕》中写道:“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展现了午时的宁静与闲适。

在法律实践中,“一刻钟”也有其特殊意义。古人认为,午时三刻(约11:45)阳气最盛,此时执行斩首刑罚,被认为可以迅速驱散阴气,使被斩之人无法成为鬼魂,这一观念在古代法律实践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到现代,“一刻钟”见证了中国时间计量体系的演变,也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今天,当我们再次提到“一刻钟”时,不仅是在谈论一个简单的时间单位,更是在回味那段充满智慧与诗意的历史时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