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海试成功,055大驱再添新成员!
福建舰海试成功,055大驱再添新成员!
2025年1月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圆满完成第六次海试,顺利返回母港。此次海试中,福建舰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进展,特别是在舰载机测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从公开的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福建舰的飞行甲板上布满了密集的轮胎印迹,这些印迹主要集中在拦阻降落区和电磁弹射器附近。这一发现表明,福建舰在此次海试中成功进行了舰载机的拦阻着舰和弹射起飞测试。
拦阻降落区的深色刹车印显示,舰载机已经完成了多次完整的拦阻降落操作。这种测试对舰载机的起落架强度、拦阻索性能以及飞行员的操作技能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电磁弹射器附近的轮胎印虽然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福建舰在此次海试中对弹射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全面测试。与传统的蒸汽弹射相比,电磁弹射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维护需求,这标志着福建舰的设计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更引人注目的是,福建舰甲板上出现了歼-15T和歼-35的全尺寸训练模型。这些模型很可能参与了甲板调度、升降机运作和弹射操作的全过程测试,为未来的实战化训练奠定了坚实基础。歼-15T作为我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的升级版,配备了弹射起飞能力,技术成熟度较高,有望成为福建舰舰载机的主力机型。而歼-35作为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具备更强的隐身性能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其测试工作也已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中国海军的另一重要力量——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家族也迎来了新成员。第九艘055大驱“东莞舰”已完成燃料加注和装配工作,即将开启首次海试。这艘被命名为“东莞舰”的新型驱逐舰不仅是我国海军的又一重要利器,更是第二批次新型舰艇的代表作。
055型驱逐舰作为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水面作战舰艇,其设计和作战能力备受国际瞩目。该型驱逐舰排水量约12000吨,远超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韩国“世宗大王”号等国际同类舰艇。最新批次的055大驱在设计上进行了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了舰员的作战视野,减少了海上作战中的雷达盲区。同时,其外部设计更加隐身化,降低了雷达截面,为执行隐蔽任务提供了更强的技术支持。
“东莞舰”配备了112具垂直发射单元,可发射多种类型的导弹,包括舰空导弹、反舰导弹以及对陆巡航导弹,具备极强的多任务适应能力。与之相比,美国“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驱逐舰的垂直发射单元数量为96个,而韩国“世宗大王”级驱逐舰虽然拥有128个垂直发射单元,但其雷达系统相对老旧。
在雷达和传感器系统方面,055型驱逐舰采用了先进的346B型雷达,这是一种多功能有源相控阵系统,能够执行各种复杂任务。而“阿利·伯克”Flight III型驱逐舰则配备了AN/SPY-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虽然性能先进,但与055型相比仍显不足。“世宗大王”级驱逐舰的AN/SPY-1D(V)无源相控阵雷达在灵敏度和探测范围上更是明显落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海军在2024年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美国海军方面预测,2025年中国海军将有约20万吨的舰艇服役,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性增长势头。目前,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导弹垂直发射单元数量已超过美国海军的一半,这一数据由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统计确认,显示了中国海军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福建舰和055型驱逐舰的相继入列,不仅提升了中国海军的区域影响力,也展示了我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巨大进步。随着这些先进舰艇的服役,中国海军将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并为全球海洋和平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