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户存款大增14.26万亿元!经济不确定、房市低迷、理财收益下滑是主因
住户存款大增14.26万亿元!经济不确定、房市低迷、理财收益下滑是主因
2024年,中国住户人民币存款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住户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4.26万亿元,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51.25万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按照14亿人口计算,2024年人均存款已突破10万元。
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近年来中国住户存款的快速增长趋势。从2016年到2023年,住户存款从59.8万亿元增长到137万亿元,增幅超过一倍。特别是2022年,住户存款更是增加了8万亿元,达到历史高点。虽然2023年和2024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住户存款的快速增长,背后折射出多重经济信号。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认为,住户存款占比上升的核心原因在于居民消费和购房需求放缓。具体来看:
经济不确定,消费疲软: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24年二季度居民收入信心指数为45.6%,相比2019年末下降7.5个百分点;就业预期指数为43.4%,相比2019年末下降8.5个百分点。经济不确定背景下,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低迷。
房市低迷,购房需求减弱:商品房销售额从2016年的34.8%降至2019年的6.5%,此后又受疫情冲击及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大量资金从房市转向存款。
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下滑。2020年以来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目前存款利率已进入“1时代”。相比之下,定期存款的稳定收益更具吸引力。
居民风险偏好降低:在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居民风险偏好明显降低。央行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42.3%上升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61.8%,而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则从33.9%降至14.9%。
值得注意的是,住户存款的快速增长也反映了资金配置的变化。《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指出,在经济循环的过程中,银行如果还在扩张资产、贷款仍在增加,钱不会从实体经济中减少,也不会消失,只是随着企业投资生产、居民消费、财政收支,存款在企业、居民、政府等部门间会有转移。2024年3月末,在约296万亿元的存款总盘子中,居民、企业、政府各占49%、27%、14%,分别较疫情前的2019年上升7.1个、下降4.2个、下降3.3个百分点。
这一趋势对投资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资金定期化趋势明显。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2017年的“六四开”升至目前的“七三开”。其次,“超额储蓄”虽然逐步退坡,但规模仍处于高位。2023年住户存款新增16.7万亿元,虽然比2022年减少了1.2万亿元,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对于未来趋势,专家认为,随着经济逐步复苏,住户存款增速有望放缓。一方面,疫情后居民服务消费快速恢复,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部分居民存款可能转向理财产品。但这一过程将是渐进的,住户存款占比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对投资策略的重新思考。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存款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投资者开始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另类投资等。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新的投资机会也在不断涌现。
总结来看,住户存款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多重挑战和机遇。从消费疲软到房市低迷,从理财收益率下滑到居民风险偏好降低,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存款的快速增长。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和政策调整,这一趋势有望逐步改变,但过程可能较为缓慢。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低利率环境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优化资产配置,将成为未来投资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