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漠沙镇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漠沙镇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2014年7月,农业部认定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为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其特色产品——漠沙苦瓜,不仅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更因其独特的品质远销省内外,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地理环境优势
漠沙镇位于新平县西南部,哀牢山东麓,红河中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3.8′至101°53.5′,北纬23°43.5′至24°2.5′。全镇总面积708.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9715.6亩,下辖3个社区、15个村,共有2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293人,其中花腰傣族人口2551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3.27%,是名副其实的“花腰傣之乡”。
漠沙镇地形复杂多样,既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也有500米以下的低海拔河谷热坝,最高气温可达42.6℃,山区年平均气温14℃,坝区年平均气温23.4℃。这种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使得漠沙镇成为天然的温室,非常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漠沙苦瓜的种植与发展
苦瓜是漠沙镇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当地农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使漠沙苦瓜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种植技术与管理
苦瓜种植一般在2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播种。由于种子外壳较厚,播种前需要在50-60℃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在普通水中继续浸泡12小时。发芽过程需要在30-35℃的环境中进行,2-3天后露白即可播种。苗期约为20-30天,春季播种时需要搭建小拱棚保温,夏季则可以直接播种。
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选择晴天下午进行定植。通常畦宽为2米,种植双行,株距为30-35厘米,每穴种植2株。苦瓜不宜连作,可采用与叶菜间种的方式。在田间管理方面,需要及时整枝引蔓,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合理施肥和灌溉。整个生长期需追肥三次,分别在植株出现雄花、开始结果和第一次采收后进行。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2023年,漠沙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0.02亿元,同比增长17.83%。苦瓜产业作为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元化特色农业发展
除了苦瓜,漠沙镇还积极发展其他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该镇部分村(社区)党总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坝区土壤肥沃和气候适宜的优势,成功吸引昆明、曲靖等地企业到关圣、团结等村种植百合花。目前,百合花种植规模已达400余亩,主要有爱莎、伊莎贝拉、西伯利亚等二三十个优质品种。
百合花产业的发展不仅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土地流转租金每亩约1500元,同时,百合花在种植、管理和采收过程中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特别是在春节前夕的采花盛季,关圣村故宫小组种植基地每日能吸纳30至40名村民务工,日薪可达百元。
未来展望
漠沙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振兴,锚定绿色科学发展航向,持续拓展种植规模、丰富珍稀品种,深度推进产业融合。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品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实现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生活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