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到胡同:北京深度游全攻略
故宫到胡同:北京深度游全攻略
故宫,这座承载着六百年历史沧桑的皇家宫殿,每天都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然而,真正深入了解故宫的人却寥寥无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宫,感受这座宏伟建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一种震撼。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而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再加上金碧辉煌的彩绘,简直就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
故宫的布局也是超级讲究。中轴对称,严谨有序,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封建等级礼制。故宫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站在太和殿前,感受着历史的厚重;漫步在乾清宫的庭院里,想象着皇帝和皇后们的生活;或者站在紫禁城的城墙上,俯瞰整个故宫,感受那种帝王之气。这简直就是一场穿越历史的旅行!
故宫深度游览路线
故宫博物院,北京中心的心脏地带。坐标: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开放时间:
-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8:30-17:00,16:00停止入馆
- 淡季(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8:30-16:30,15:3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除法定节假日外)。
门票价格:
- 旺季成人票60元,淡季40元
- 珍宝馆和钟表馆各需另付10元
- 提前7天在故宫博物院官方小程序预约购票,一账号最多可抢5张成人票
餐饮和购物:
- 故宫内没有太多特色美食,建议自带干粮或游览完之后在外面找饭馆吃。
- 故宫内有多个文创店和盖章点,可以购买纪念品或盖章留念
游玩路线:
2小时路线:适合时间较短的游客,沿故宫中轴线由南至北游览,分别游览午门、太和门、弘义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神武门。这条路线展示了故宫的核心建筑和历史。
半日游路线:适合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沿故宫中轴线由南至北游览,分别游览午门、文华殿(书画馆)、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奉先殿(钟表馆)、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西六宫区、御花园和神武门。这条路线需要大约4小时以上。
1日游路线:适合深度浏览的游客,沿故宫中轴线由南至北游览,分别游览午门、武英殿、文华殿(书画馆)、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西六宫区、御花园、东六宫区、奉先殿(钟表馆)、宁寿宫区(珍宝馆、戏曲馆)和神武门。
特色游览路线:如对《甄嬛传》感兴趣的游客可以选择参观与剧中相关的宫殿如慈宁宫、寿康宫等。此外,还可以选择从东华门出,参观东侧的延禧宫、景仁宫等。
小贴士:
- 一定要提前7天在官网小程序或公众号上购票,否则真的预约不上。
- 携带充电宝:故宫较大,游览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手机拍照或查询信息。
- 穿着建议:穿着舒适的鞋子,故宫面积较大,需要较多的步行。建议穿着汉服或古装,以符合游览古建筑群的氛围。
- 宫猫位置:故宫猫咪们经常出没于珍宝馆、景仁宫和文华殿,下午4点喂饭时间更容易看到。
- 避免高峰期:尽量选择上午或平日前往,以避免人流高峰,享受更加舒适的游览环境。而且上午的柔和光线非常适合拍照,能够更好地捕捉到故宫的美景。
- 最佳拍照点:包括金水桥、午门、弘义阁、断虹桥、内左门、慈宁宫、坤宁宫、御花园、太和殿等。
- 景山公园:景山公园南门与故宫神武门隔路相望,仅需2元门票,登上景山公园最高处万春亭,眺望故宫全景。
从故宫到胡同:感受北京的古今交融
离开故宫,穿过景山公园,我们就来到了北京的老城区,这里保留着最地道的北京胡同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感受老北京的魅力。
东四胡同:历史与文化的交汇
东四胡同是北京最著名的胡同之一,这里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每条胡同都有其独特的故事。
头条与二条:在东四头条入口,一眼望内,百米尽头的青砖墙壁折射着阳光,老外交大楼截断了胡同另一端,这是条死胡同。向上仰望,灰蓝的天空下有鸽子飞过,停落尽头左侧的屋檐上——这栋突兀横跨头条、二条的庞大庭院,有皇家才有资格使用的筒子瓦,一排排霸道斜出 。在头条七号院内常有中医专家组成的戏迷合唱团唱着京剧名段,而一墙之隔的二条内梅兰芳曾演出的戏楼也有隐隐传出逶迤的音韵。
四条:四条是最端庄宜人的一位:从西往里走是美味之旅,反之则是淳朴的胡同民风之行。在“四条印象”餐厅吃上一顿是午餐的最佳选择。随后,我们带着满嘴的蚝虾香味进入“恒昌瑞记”照相馆,这里的胶卷记录着北京清朝、民国、建国初期的时髦风情。
六条:清光绪大学士崇礼的三百拴马铁环依然深深嵌在墙里,如今门前停着的是汽车。一路向内,Sebastian拍照最多的是甲四四号第166中学(军阀徐世昌曾经的府邸),在昔日庭院内的今日操场上,有白衣飘飘的“六条太极队”练武,领队的是徐世昌的孙女,她在此度过了大半生。1980年代,有人向政府提出将此庭院修缮做古迹,批示后提审签名时她拒绝了。如今,还能从褪色的墙体和缩小的庭院窥出曾经的繁华。
七条:七条形态呈东西走向,中间曲折有波,似巨龙,风水学上称为福贵灵地。如今,住在这里最有名的却是吆喝大王芦志东,每日清晨、午后、傍晚,他都练习吆喝。他家祖传剃头,如今手中的剃刀光芒渐熄,只有他收藏的德国双立人剃刀、日本竹叶刀在诉说着那段历史。
八条:游客们喜欢八条因这里的砖雕,福花、瑞兽、祥字青砖是胡同摄影达人的最爱,从江南风情的曹锟故居、到菊花砖雕的民国城市规划师朱启钤宅邸,再到典型清末砖雕风格的文学大师郭沫若居所。只是,居民们并不爱护,有些砖雕开始腐化,甚至被盗。
十一条:十一条极宽,是明清两代专为紫禁城囤积米粮的“南新仓”所在,建成之初为防盗禁种任何树木。下午的阳光照在这“房不像房鼎又非鼎”的皇家仓廪之上,目前已经改造成的公馆、酒窖、餐厅、会所、粮食店,倒是功用皆不离“食”。
南锣鼓巷:老北京的市井生活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著名的胡同之一,这里保留着最地道的北京胡同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胡同,感受老北京的魅力。
上午八点,南锣鼓巷空寂的街道笼罩在薄熏的阳光下,这条笔直巷子还在沉睡,十一点左右店门开窗时才醒。不过巷子两侧的十六条胡同已陆续有人骑车而出、拎菜而入。青砖老墙漆红大门内的狗吠、鸟鸣或依依呀呀的京剧晨唱,若旧时岁月,浮生若梦。
一路上,Sebastian说胃里有股向外冒的胃气不停打着怪异的饱嗝。这要怪我带他去了白魁老字号(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8号)吃早餐,我点了这家开业于清乾隆年间的清真餐厅里最富盛名的豆汁三样,白魁烧羊肉、豌豆黄、糖火烧与爆肚,这些是老北京的大爱。他在我胁迫下喝下半碗豆汁,那表情引来邻桌老先生们的哈哈大笑。
南锣鼓巷区域的胡同,有着这座城市最深沉的风情,这种气质从我们自交道口南大街进入的炒豆胡同就能看出。它是条新旧结合的胡同,以道光年间建成的僧王府为核心,四四方方地向外铺展开来。
一位头发灰白的老太太坐在僧王府曾经的大门前,目送着去上学的曾孙,她身后,大门紧闭,漆红斑斑,门顶上有枯草与腐叶,门口的汉白玉石座隐约看出往日奢华模样。道光年间,神情肃穆的僧王爷就从这里骑上马抗击联军,又从这里凯旋而归下马入府。老太太说,僧王府内住着些老北京人,其他院落在修缮,很少开放。这片府邸横跨炒豆和板长两大胡同,顺着西边绕道到板长胡同,一直走到头,东北角处是王府唯一开放的区域,由王府祠堂改造的侣松园宾馆,这里有绿琉璃瓦与龙子螭吻的屋顶和几棵百年老树。
胡同尽头有家小店,老板是三位自诩很怀旧的80后男生,他们经营着富有盛名的“炒豆合作社”(010-84016165,交道口南大街炒豆胡同4号)这家以各种烧烤出名的小店内挂满了时髦又怀旧的LOMO相片,各国游客会在这里墙上用粉笔留言。
在其他地方逛胡同,很容易转悠着晕头转向,在南锣鼓巷,由西向东开始,再由东向西回来,跨着南锣鼓巷而行就好。
在呈倒“L”型的蓑衣胡同与短短的福祥胡同交界处我们折回,这里没有有名的大宅,却也别有韵味。福祥胡同,不长,清静,西侧有树,夏日里定是绿树遮荫。很容易让人迷路的蓑衣胡同南低北高,顺着修缮的支架爬到一座门厅顶,能将几座大致相同的四合院尽收眼底,院子内有奔跑的哈士奇、浇花的中年、看书的老先生……
Sebastian还在受早上豆汁的折磨,我们到蓑衣胡同外路东的“过客”Passby Bar点了有名的亚麻奶茶稍作休整。
从中国末代皇后婉容故居出来,我要了杯绿茶,坐在帽儿胡同4号朴道草堂书店的窗前,看着人群熙攘。
鼓楼周边:小众路线探索
鼓楼周边的胡同是北京最能体现老北京生活气息的地方。这里没有南锣鼓巷的喧嚣,却保留着最地道的北京味道。
寿比胡同:这里有一堵花墙,开得特别美丽。如果你不喜欢人多,可以跳过这里,直接去铸钟胡同拍照,那里还是个小秘密,人少又美!
琉璃寺胡同:这里相对安静很多,尤其是在鼓楼前面,总是人山人海。绕到后面,你会发现一个几乎没人的人角落,非常适合拍出那些没人打扰的照片。
铸钟胡同:沿着鼓楼西大街漫步,两旁的树木茂盛,阳光透过树叶,既不晒又温暖。转个弯,你会惊喜地发现一大片花墙,色彩搭配得绝美无比!
宝钞胡同:人开始变得稀少,别忘了去打卡一下“The Bake Shop”,那里的面包简直好吃极了,尤其是小豆蔻和肉桂卷。虽然仙豆果夫是网红店,但它的花样真的多,坚果奶糕和黑芝麻奶糕都值得一试!
从故宫到胡同,从皇家气派到市井生活,北京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古今交融的气质。无论是站在太和殿前感受帝王之气,还是坐在胡同里品味一杯豆汁,都是体验北京文化的方式。希望这份攻略能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北京之旅,享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