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扬州至福州最美自然风光之一
瘦西湖:扬州至福州最美自然风光之一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流传千年的诗句,道出了扬州瘦西湖的绝美风光。作为扬州的标志性景点,瘦西湖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园林瑰宝。
千年风韵,一湖瘦水
瘦西湖的形成,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当时的扬州,作为南北交通的要道和两淮盐业的集散地,吸引了众多富商贵族在此建造园林。到了清代康乾时期,随着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六次南巡,瘦西湖迎来了鼎盛时期。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家家住青翠城堙”、“处处是烟波楼台”,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
瘦西湖全长4.3公里,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景区总面积达168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32公顷,水域面积36公顷。瘦西湖的水系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带状景观。
园林精华,尽显风流
漫步瘦西湖畔,一座座精美的园林建筑映入眼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五亭桥和二十四桥。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建于清代,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桥下有十五个桥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到不同的美景。每当月圆之夜,十五个桥洞中都会映出十五轮明月,被誉为“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二十四桥则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据考证,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唐代诗人杜牧曾在此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名句。如今的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桥旁的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仿佛让人穿越回那个“波涵月影,画舫拍波”的年代。
文化瑰宝,诗画交融
瘦西湖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座文化宝库。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留下了大量赞美瘦西湖的诗篇。
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中写道:“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宋代词人姜夔的《扬州慢》中也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佳句。清代《扬州画舫录》更是详细记载了瘦西湖的园林景观,称其“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自驾之旅,扬州至福州
对于从扬州自驾出游的游客来说,瘦西湖是这条旅游线路上的首颗明珠。从扬州出发,经南京、杭州、宁波等地,最终到达福州,全程约1216公里,预计用时13小时左右。瘦西湖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驻留观赏。
游览瘦西湖,建议选择春秋季节,尤其是春季。那时,湖畔的柳树抽出新芽,桃花、杏花竞相开放,湖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亭台楼阁,美不胜收。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游船,沿着瘦西湖缓缓前行,欣赏两岸的园林美景,感受“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
瘦西湖,这颗扬州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无论是历史爱好者、园林建筑爱好者,还是摄影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