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太行山高速建设奇迹:平赞高速八标段施工秘籍
揭秘太行山高速建设奇迹:平赞高速八标段施工秘籍
太行山高速公路是河北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平赞高速八标段由中建二局三公司承建,该标段全长15.923公里,建设工期36个月,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指标,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全部位于济源市境内。项目主要工程包括桥梁25座,其中主线桥梁5338.63延米/14座(特大桥2439.08延米/2座),互通区桥梁1780.5延米/11座,预制梁1496片,涵洞及通道31座;桥隧比47%;服务型互通2处,枢纽型互通1处。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挑战
平赞高速八标段位于太行山深处,地形险峻、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项目部面对的主要挑战包括:
高墩施工:项目包含多座高墩桥梁,最高墩达100米以上。在高墩施工中,项目部采用了液压爬模技术,确保了施工安全和质量。
特大桥施工:标段内有两座特大桥,总长2439.08延米。施工中采用了挂篮悬臂浇筑法,有效解决了大跨度桥梁的施工难题。
隧道施工:老鸦寨隧道是标段内的控制性工程,全长2088.6米,Ⅴ级围岩占比22%,地质条件极差。隧道下穿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引沁济蟒渠”,最小距离仅12.9米,施工难度极大。
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
为克服上述难题,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和管理措施:
BIM+智慧化信息管理:项目建立了BIM+智慧化信息管理中心,集成人员车辆门禁、人员定位、SOS求救、视频监控、气体监测、应急电话广播、一键紧急报警等7个模块,实现了全方位、全时段的综合管控。
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地质雷达、TSP地震波反射法等先进设备,提前预测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围岩结构,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专项施工方案:针对下穿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段等不良地质,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采用超前支护、地层加固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环保与文物保护:在下穿“引沁济蟒渠”时,采取了防渗、防水、地层加固与注浆等技术措施,确保了文物安全。
施工成果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项目部取得了显著成果:
路基沉降控制:采用创新的山地施工法,将路基沉降率控制在2厘米以内,远低于国标标准。
桥梁建设效率:创造了“一个月建成一座桥”的奇迹,展示了高效的施工能力。
安全与环保: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了沿线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共开展9项课题研究,取得发明专利12项,省部级工法3项,标准6项。
太行山高速公路平赞段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太行山地区的交通条件,也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建二局三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成功克服了复杂地形带来的挑战,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