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时间与心理健康:儿童青少年的数字困境
屏幕时间与心理健康:儿童青少年的数字困境
“一天屏幕使用25个小时正常吗?”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荒谬,因为一天只有24小时。但如果我们看看儿童青少年的实际屏幕使用时间,可能会发现这个数字并不夸张。
根据最新研究,马来西亚2-17岁儿童平均每天在屏幕上花费3-4小时,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更高。一项针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调查显示,他们每天的屏幕时间普遍超过2小时,有的甚至达到5-6小时。这样的使用时间,不禁让人担忧:长时间面对电子设备,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
研究表明,屏幕时间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每天花费超过7个小时观看电子屏幕的9、10岁儿童,会出现大脑皮层过早变薄的迹象,并且在语言和推理测验上得分较差。而大脑皮层正是人类处理感官信息的最外层,它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甚至影响语言、运动、社会交往等多项能力的发展。
更令人担忧的是,屏幕时间的增加还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研究显示,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扰乱睡眠周期,降低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发育,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一位乡镇小学老师在朋友圈中写道:“现在一二年级的小孩儿就已经沉迷抖音,上课的时候老师还得在公屏放几段抖音才能让他们安静下来,不然就胡闹乱叫,吵着要看。”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已司空见惯,令人深感忧虑。
为什么儿童青少年会如此沉迷于屏幕?一方面,数字产品设计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尤其是短视频、游戏等应用,它们通过算法不断推送个性化内容,让人难以自拔。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往往选择用电子设备来安抚孩子,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依赖。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专家建议,首先要严格限制屏幕时间。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8个月以下婴儿不应有任何屏幕时间,18-24个月的幼儿应在成人陪同下观看高质量节目,2-5岁儿童每天屏幕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6岁以上儿童则需要设定合理的屏幕使用限制。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专家建议遵循“20-20-20”法则:每看20分钟屏幕,远眺20英尺外至少20秒。同时,保持正确的坐姿,确保光线充足,避免在黑暗环境中使用电子设备。
此外,家长的陪伴和引导至关重要。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减少自己的屏幕时间,多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阅读等有益身心的活动。通过丰富的现实生活体验,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19年刊发的一项关于中国中小学生抑郁的荟萃研究显示,2005年-2016年的相关研究报告中,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时点患病率(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的患病率)为4%到41%,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汇总患病率为19.85%。在临床案例中,甚至出现了3岁、4岁的抑郁儿童。
作为家长和社会成员,我们有责任为下一代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不仅需要科学的指导,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合理安排孩子的屏幕时间,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