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珍藏:国医大师治心肌缺血的方子!人间百病,不离气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珍藏:国医大师治心肌缺血的方子!人间百病,不离气血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5/18/51155580_1147614622.shtml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今天这篇文字,将和你聊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心肌缺血的例子。

心肌缺血,这是一个常见的病理状态。简而言之,就是患者给心肌供血、供氧的冠状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等问题,导致血过不去了,使得心肌缺血。

中医怎么看待和解决这个事儿呢?还是瞄准两个字儿,这就是“气”和“血”。气是血运行的动力。气出事儿,气血运行一定出事儿。血又是气的载体。血出事儿,气血运行还是会跟着出事儿。

我给你说一段真实的诊治过程。

医家,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张学文教授。

一次张师接待一个患者,年纪不大,才43岁。

但是,这个人走进来,说他63都有人相信。

原来,他身体消瘦,走路需要搀扶,头发花白大半,面色淡黄,脸上皱纹还多。坐下来以后,低头不语。

家属这时候就说,这个患者最近这三个月,状态特别不好,浑身没有劲儿,心慌心悸,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头晕脑胀。嘴唇还发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没力气,心慌,以至于动都不敢动。生怕哪一下累着了,就一口气上不来,身归那世去了。

该患者曾经做过心电图检查,说是有心肌缺血。

面对这个患者,张师仔细观察舌脉,发现苔薄白,脉涩,舌色暗红有瘀斑。

了解到这些以后,张师书方一首。但见:

黄芪30克,赤芍、川芎各10克,桃仁、红花各12克,丹参10克,山楂15克,太子参15克,柏子仁15克,夜交藤30克,甘草6克。所有这些,水煎服,开7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一周以后,来复诊,自述心悸心慌现象已经消失了,而且身体明显有力。看脸色,红润不少。

这个时候,桃仁、红花去掉了,加麦冬15克,五味子和龙眼肉各10克,再投5剂。

最终,患者诸证息平,白天不适感消失,夜里睡眠质量较好。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2003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

好了,现在我们简单解析一下,这里的用药意图。

方才我们说过,心肌缺血,说白了,就是给心肌供血的血管,也就是西医所谓冠状动脉出现了异常,使得供血不能正常进行所致。

那到底是啥异常呢?现代医学可以总结出冠状动脉硬化、痉挛、栓塞等等原因。中医呢,看不到这么仔细。但是中医相信,一定是血管内血液的运行,出了问题。

血管里,流的是血。血向前走的动力,是气。气的载体,又是血。气如果不足,血就运行乏力。血不能往前流,意味着气也无法向前推动。两者,进入恶性循环。气不足,就是气虚。血不流,就是血瘀。气虚加剧血瘀。血瘀也会加剧气虚。故而,这里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中医所谓“气虚血瘀”。

读者朋友们,这是中老年、老年心肌缺血患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

比如医案里这个患者,他脉涩、舌暗红,有瘀斑,嘴唇发紫,可见是血瘀无疑。同时,浑身乏力,可见是气虚的表现。血的生成,离不开脏腑气化。气虚,身体生成血的动力就不足,故而患者面色淡黄,这是体内血虚的表现啊。

因此,总地来看,患者属于气虚加上血瘀。

好,我们看看当时周学文前辈是怎么用方解决这个问题的。

黄芪30克,赤芍、川芎各10克,桃仁、红花各12克,丹参10克,山楂15克,太子参15克,柏子仁15克,夜交藤30克,甘草6克。

这里头,黄芪和太子参用于补气。

赤芍、桃仁、红花、川芎、丹参和山楂,用于活血化瘀。

柏子仁、夜交藤用于养心血、安心神、促睡眠。

你看,就这么三队药,很简单地解决了问题。这里头,有补阳还五汤的影子。

我觉得,这里的药物搭配是值得琢磨的。前一阵子,有很多读者在后天问,说用黄芪上火怎么办。其实啊,办法有两个。一是调整用量,二是合理搭配。比如说医案里,张师在补阳还五汤中,以丹参替代的当归。为啥?丹参性偏寒,也有养血活血之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黄芪的温热之性。同时,黄芪搭配了太子参。太子参性平偏寒,能养阴生津。这就在辅助补气的基础上,有制衡了黄芪的温热之性。可见,用药追求“平衡”二字,是非常重要的。

等后来,患者心悸心慌之感大大减轻,就去掉了桃仁和红花。活血的去掉一下,目的是防止一味活血而伤血。毕竟,患者脸色淡黄,这是血虚啊。血虚,你再一味活血,那就受不了。所以,桃仁红花去掉,加麦冬、五味子和龙眼肉,滋补心阴心血,以扶正。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文老师个人认为,它很有借鉴意义和代表性,值得我们这些后学吸取经验。心肌缺血,心慌心悸、夜寐不安,证属气虚血瘀的人,不妨合理借鉴。

总之,心肌缺血作为一种常见病,我们确实需要认真对待。在这方面,中医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说。我们以后有空接着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