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护心小妙招:王佳医生教你血管健康
夏季护心小妙招:王佳医生教你血管健康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给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额外的挑战。据专家介绍,夏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节,高温不仅会增加中暑和脱水的风险,还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多重威胁。那么,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如何安全度夏呢?我们特别邀请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病区的王佳医生,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防护建议。
夏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温天气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显示,气温每升高1℃,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升高2.1%,发病率升高0.5%。具体来说,高温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
体温调节负担加重: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对于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的人群。
血液黏稠度增加:高温导致大量出汗,如果水分补充不及时,血液会变得黏稠,血容量下降,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梗和脑梗的风险。
室内外温差影响:频繁进出空调房,室内外温差大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王佳医生的专业建议
王佳医生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病区的住院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背景。她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夏季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充足水分:夏季高温应该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一般成人一天需要饮水1500-1700ml,夏季推荐饮水量应为平时的1.5倍,即2250-2550ml。建议饮用白水,少喝含糖饮料。喝水宜少量多次,不要一次性喝大量水,特别是不要猛灌冰水。
控制室内外温差: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不超过8℃为宜。避免从高温环境直接进入低温空调房,减少血管的急剧收缩或扩张。
适量运动:夏日炎炎,运动还得继续,可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时做适当的活动,避开高温时段,并做好防晒措施。晨跑、游泳、力量锻炼等运动既能增强心肺能力、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体重。
饮食清淡: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热量和油腻的食物。
遵医嘱服药:慢性病患者要按照医嘱按时服药,高血压患者切忌停药减药。定期监测血压,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对于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十分重要。应尽量早睡早起,如夜间睡眠不足,可以适当延长午睡时间来弥补。
避免过度焦虑:炎热的天气会使中枢神经兴奋,人也就会变得过度烦躁和焦虑,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因此,不管在任何时侯,都要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不要让情绪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如果身体有明显的不适,要及 时就医。
特别提醒
不要擅自停药:夏季过后血压会比平时低,但是患者也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否则就会造成血压波动过大,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
避免贪凉:炎热的天气,很多人会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但是,这种做法不利于心脑血管患者的身体健康。空调的温度必须保持在27至28°C之间,不低于20°C,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调节室内温度。室内外温差不能超过5°C,避免吃生冷食物和饮料。
注意补充电解质:出汗过多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因此,平时多喝糖水或淡盐水。饮水时,最好是少量多次,每次饮用200毫升,如果一次喝太多或喝得太快都会增加心脏负担。
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由于温度变化对心血管系统非常敏感,温度的突然升高或降低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天气炎热潮湿时,日常生活中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尽量在户外活动时戴遮阳帽,及时补充水分,否则就会引起身体各种不适的问题,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夏季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