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引用
虎嗅网
1.
https://m.huxiu.com/article/3006179.html

月球的起源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课题。从古代对月食现象的观察,到现代通过月球样品和月球陨石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开了月球形成之谜。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月球的诞生历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月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平均半径约为地球的27.3%(约1737公里),但质量只有地球的1.23%。作为夜晚最显著的天体,自古以来就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从古人的观测记录到现代科学的深入研究,人类对月球的认知不断深化。

月球的起源:旧观点与新认知

历史上,关于月球的起源有多种假说。例如,乔治·达尔文曾提出月球是由早期熔融态的地球自转“甩”出来的观点,但这一假说无法解释原始地球的角速度。还有观点认为月球是被地球引力捕获而来,或与地球同时从太阳星云凝聚形成,但这些假说都存在明显的缺陷。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阿波罗11号任务成功登月并采样,标志着行星科学研究进入新阶段。科学家们基于对月球样品的分析,提出了“大碰撞说”,即月球是由地球与一颗远古行星——忒伊亚的大碰撞形成的。

大碰撞:地球的意外之财

约45亿年前,忒伊亚以约45°倾角与原始地球发生碰撞。这次碰撞导致忒伊亚破碎,部分碎片沉入地球地幔深处,另一部分与溅出的地球物质一起在环地球轨道上聚集。碰撞产生的巨大能量转化为热能,使行星碎片变为熔岩和气态硅酸盐。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物质逐渐凝聚形成了原始月球。


忒伊亚(Theia)与原始地球(Proto-Earth)撞击示意图(改编自NASA及Canup)

岩浆洋的形成与演化

大碰撞后,月球表面形成了数百公里深的全球性熔融态——岩浆洋。在随后的几亿年内,高温状态的岩浆洋逐渐冷却,凝结出低密度的灰白色斜长岩,漂浮在月球表面,形成月壳。密度较大的物质则沉入月球深处,形成月核及月幔。

月球表面的陨石撞击形成了众多陨石坑。在月球内部火山作用的影响下,月幔部分熔融的岩浆上涌并填充了低洼的陨石撞击坑,凝结成深色的月海玄武岩。未被填充的浅色斜长岩区域则被称为“月球高地”。这种地貌特征一直延续至今。

月球样品与科学发现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任务在月球静海区域采集了21.55公斤月球样品。科学家在这些样品中意外发现了斜长岩碎屑,这是人类首次认识到月球斜长岩。随后的阿波罗15号任务带回了首块完整的月球斜长岩——“创世岩”,为研究月球起源提供了关键证据。


黄赤交角,变化范围在22.1°~24.5°(据NASA, Mysid)

大碰撞的其他证据

除了月球样品的研究,大碰撞假说还得到了其他方面的支持。例如,忒伊亚的碰撞可能使地球自转轴倾斜,形成现在的黄赤交角。月球与地球相似的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月球样品中锌同位素的异常分布,都为大碰撞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月球陨石的价值

月球陨石是流星体撞击月球后被地球引力场捕获的月球岩石,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和南极洲等地区。这些陨石来自月球的不同区域,为研究月球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证据。



月球陨石的形成示意图(由a~d底图来源: IGNAT; Erik Simonsen; Mazrouei et al. 2019; Ahmad Bouragaa)

嫦娥六号任务的意义

2023年11月,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计划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采样。这一区域是月球最大、最深和最古老的盆地,采集的样品将为研究月球的起源与演化提供新的关键证据。

结语

月球的形成是一个意外的宇宙事件,它不仅塑造了今天的地月系统,还在45亿年的岁月中保护了地球。通过对月球的不断探索,人类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与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