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衣冠南渡"发生过几次?原因和结果如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衣冠南渡"发生过几次?原因和结果如何?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6912811_121144199

"衣冠南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特指中原地区的士族、缙绅等阶层因战乱而大规模南迁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晋末期的"永嘉南渡"、唐朝末期的南迁和北宋末期的"建炎南渡"。这些南渡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发展,最终导致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

"衣冠南渡"一词最早出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原指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时,中原士族南逃建立东晋的历史事件。后来,这一词语泛指缙绅、士大夫等躲避战乱而南迁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较为著名的"衣冠南渡"主要有三次,分别是西晋末期的"永嘉南渡"、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的大规模南渡和北宋末期的"建炎南渡"。

永嘉南渡:建立东晋

西晋末年,藩王争权,爆发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内部长期战乱导致西晋国势迅速衰微,自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胡人趁机纷纷自立,随即爆发了"五胡乱华"事件。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人攻破晋都洛阳,俘获晋怀帝,并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建兴四年(316年),匈奴攻占长安,俘获愍帝,西晋灭亡。永嘉之乱后,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中原百姓或结坞自保,或北走辽西,或西奔张凉,其中尤以南渡江左者最多,史称"永嘉南渡"。

永嘉南渡中,包含了琅琊颜氏、平昌孟氏、姑幕徐氏、东莞莒县刘氏等诸多大家族,其中琅玡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南渡四大侨姓,其中尤以琅琊王氏为首。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的开国宰相王导,便是琅琊王氏的杰出代表,此后一直到陈朝灭亡,琅琊王氏先后担任宰相者多达数十位,更有八位皇后和二十多位驸马,还有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书法大家。

这些世家大族的纷纷南逃,同样带动了大量百姓的南迁,往往随一户大地主南逃的百姓便有千余人家,人口多达数万人。例如王导和谢安两大家族逃入会稽(今绍兴)。《晋书·王导传》有载"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唐末南迁:建立南唐

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大量藩镇纷纷崛起,这种动荡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爆发后,中原大地再度陷入战火当中。开平元年(907年),朱全忠迫使唐哀帝禅位,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中国再度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

在这段混乱的时期,中原百姓先是在"安史之乱"时期随唐玄宗大量迁入蜀地,李白的《永王东巡歌》有着"三川之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诗句,这形象地形容了当时的乱局。而这部分中原人口的迁入,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立国提供了根基。

而在"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之后,大量中原人口又开始向长江以南迁徙。在当时的江南,徐知诰(即李昪)辅佐吴主杨溥称帝,自己则以大丞相、齐王的身份掌握实权,他一方面笼络杨氏旧臣,另一方面则大量招揽北方士人,这也是大量中原人口迁入江淮地区的主要原因。

在这次南迁中,当时著名的北方士人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纷纷投靠徐知诰,为其最终建立南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炎南渡:建立南宋

靖康元年(1126年)至靖康二年(1127年),"靖康之难"爆发,金兵攻克宋都汴京,金军在大肆搜刮后,立张邦昌为楚帝,掳徽、钦二帝和宗室等北返,北宋亡。康王赵构逐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士族随之大量南迁,因此次南渡主要发生在建炎元年(靖康二年、1127年),因此也称"建炎南渡"。

建炎南渡是自永嘉南渡后,中原百姓的又一次大规模南迁,这次南迁从北宋灭亡,到宋金对峙,再到后来的元朝入主中原,便一直没有停歇过。《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载"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足见当时迁徙之规模。

在此期间,大量世家大族自此定居江南,例如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及部分孔裔随驾南渡,其后奉旨在浙江衢州兴建家庙,不再回归曲阜,子孙世袭爵号,是为孔氏南宗。当时仅山东一地,便有高密綦氏、诸城赵氏、巨野晁氏、曲阜孔氏、安丘周氏等世家大族南迁。

历史上,中原大地每遭受一次浩劫,便有部分世家大族和百姓被迫南迁,而其中尤以以上三次规模最大。"衣冠南渡"虽是迫于战乱的无奈之举,却也为江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现在普遍认为,经过以上三次的大规模南迁,经济中心最终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江南地区,此后江南的富庶程度开始超越中原地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