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VS贵州:年夜饭大比拼!
西藏VS贵州:年夜饭大比拼!
春节前夕,当西藏人还在准备“古突”时,贵州人已经开始打糍粑、炒辣子鸡了。这两个地方的年夜饭,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西藏:一碗“古突”里的年味
在西藏,除夕夜的重头戏是一碗热腾腾的“古突”。这是用牛肉丁和萝卜丝煮汤,再加入面疙瘩的传统食物。别看它其貌不扬,里面可是大有讲究。
“古突”里的面疙瘩形状各异,每个形状都有其独特的寓意。比如,面疙瘩里包着辣椒的,吃到的人就代表他平时爱说闲话;包着羊毛的,说明他心肠柔软。这种有趣的习俗,让年夜饭变得既美味又好玩。
除了吃“古突”,西藏人还会在除夕夜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在拉萨,游客可以穿上藏装拍写真,体验一把藏族人的生活。在山南市贡嘎县刘琼村,还能看到墙上挂着栩栩如生的彩绘画,宛如色彩斑斓的童话王国。
贵州:舌尖上的年夜饭
相比之下,贵州的年夜饭就显得“实在”多了。贵州人讲究“无辣不欢”,年夜饭自然也少不了各种辣味美食。
首先登场的是腊肉香肠。在贵州,每家年夜饭桌上一定有这两样东西。从年前的熏制、晾晒到蒸熟切片上桌,每一个步骤都饱含满满的烟火气。
接着是辣子鸡。与腊肉香肠不同的是,贵州有句俗语叫“鸡吃叫,鱼吃跳”,辣子鸡更讲究现炒现吃。用菜籽油将鸡肉爆香,再加入糍粑辣椒进行翻炒,加入各种调味料,使辣椒与鸡肉二者完美结合。吃上一口刚炒好的来自己“锅气”十足,颜色红亮,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还有炝锅鱼。年夜饭不仅是美食的集合,同时也充满了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期许。鸡与吉同音,寓意来年吉祥如意;鱼与余同音,寓意年年有余。炝锅鱼,作为贵州的传统名菜之一,年夜饭怎么能少得了它呢。首先,将鲤鱼改刀、抹盐,码上葱姜腌制,再经过煎鱼、炒料,最后将热油淋在鱼上发出“滋啦”的声音,一盘壳脆肉细、鲜香可口的炝锅鱼就出锅了。
除了大菜,贵州的年夜饭桌上还少不了各种特色小吃。比如用小米与细肉丁、冰糖等蒸制而成的小米鲊,入口即化、甜爽细腻。还有贵州人最爱的折耳根,虽然味道独特,但绝对是解腻神器。
谁的年夜饭更香?
西藏的年夜饭注重仪式感和体验,而贵州的年夜饭则更侧重于美食本身。一个讲究精神享受,一个追求味蕾刺激,你更喜欢哪种呢?
不过,无论是西藏还是贵州,年夜饭承载的都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家人的深深眷恋。所以,不管在哪里过年,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完美的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