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肝日:教你科学防乙肝
全国爱肝日:教你科学防乙肝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据统计,我国约有86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因乙肝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病例数以万计。因此,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知水平,普及科学的防治知识,对于遏制乙肝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离我们有多远?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这意味着,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日常接触,如共同进餐、握手、拥抱等,并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那么,如何预防乙肝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防御作用。目前,我国的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已经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和实施。通过接种疫苗,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乙肝的感染率,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除了接种疫苗,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乙肝: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避免吸烟和饮酒;
- 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后;
- 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等医疗器具;
- 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卫生用品;
- 避免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发生血液接触,如共用注射器、输血等;
- 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以防止性传播;
- 孕妇在分娩时应选择正规的医院,接受规范的产前检查和母婴阻断措施。
乙肝的早期信号
乙肝在早期往往会发出一些“信号”,提醒人们关注肝脏健康。这些症状可能包括:
- 感染史:有乙肝病毒感染史,如输血、使用共用针具等。
- 感染表现: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
-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 皮肤症状:巩膜、皮肤发黄,小便呈浓茶色。
- 腹部症状:右季肋部疼痛、肝区不适。
- 其他症状:手掌充血性发红、蜘蛛痣、下肢水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肝功能检查和病毒学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乙肝。
最新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乙肝的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一项发表在《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评估了扶正化瘀胶囊等6种中成药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在降低层粘连蛋白(LN)水平和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水平方面,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替诺福韦的治疗方案效果最佳,累计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排名均为第一位。此外,该方案在降低Ⅳ型胶原(Ⅳ-C)水平方面也表现出色,仅次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替诺福韦的治疗方案。
扶正化瘀胶囊是一种由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和制五味子等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补益正气、活血化瘀的功效。研究表明,该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纤维化作用,包括抑制肝脏炎症、调控免疫反应、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等。这些作用机制有助于逆转肝纤维化,改善肝硬化症状,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带来全面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扶正化瘀胶囊广泛用于各种慢性肝病引起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具有改善血清肝功能、肝脏病理组织学、肝纤维化相关血清学指标、降低肝脏僵硬值和门静脉高压症、降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病率和发病率/死亡率的作用。大量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扶正化瘀胶囊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轻炎症、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窦毛细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肝脏再生等抗纤维化作用。
扶正化瘀胶囊的成功为中医药在现代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相信扶正化瘀胶囊将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保护肝脏,人人有责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其健康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肝脏没有痛感神经,很多肝病在早期往往不易被察觉。因此,了解乙肝等肝病的早期症状,进行自我诊断,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预防乙肝等肝病,以下措施值得参考:
-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他人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存在血液污染的物品。
- 避免共用针具:如注射、纹身等。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等。
- 戒酒: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增加患肝病风险。
总之,关注肝脏健康,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肝病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的肝脏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