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累累累!莫把慢性疲劳当秋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累累累!莫把慢性疲劳当秋乏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9A012DQ00

进入秋季后,很多人会感到疲乏无力,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种"秋乏"现象虽然常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疲劳症状都属于正常生理反应。慢性疲劳综合征与秋乏虽然症状相似,但本质不同,需要正确区分。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两者的区别,并提供多种中医调理方法,帮助您科学应对疲劳问题。

慢性疲劳综合征和秋乏虽然都表现为身体疲倦、乏力等症状,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正确识别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如何识别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的特点

  • 持续性:慢性疲劳是长期的、持续的,通常持续6个月以上,且症状不会随休息而明显改善。
  • 多系统症状:可能伴有多个系统的症状,如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肌肉酸痛、关节痛、头痛、消化不良等。
  • 严重程度:慢性疲劳的严重程度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能力,也影响心态。
  • 原因复杂: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病毒感染和炎症、神经内分泌异常、免疫失调、代谢异常、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氧化应激等。

秋乏的特点

  • 季节性:秋乏通常与季节变化有关,特别是在夏末秋初,随着天气转凉,人体需要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 暂时性:秋乏的症状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身体适应季节变化,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 症状较轻:相比慢性疲劳,秋乏的症状通常较轻,主要表现为轻度的疲倦、乏力、不想活动等。
  • 生活习惯调整:通过调整作息时间、饮食和适量运动等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缓解秋乏症状。

慢性疲劳怎么破?老祖宗有绝招~

无论是慢性疲劳还是秋乏,保持良好的作息、心里暗示、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都是有益的。当然,中医药干预作用最不容小觑拉~

  1. 午间采阳法:

中医认为晒背是向天借阳气,通过晒后背的督脉,蓄积阳气。晒背可以让充足的阳气驱赶盘踞在身体的湿浊之阴气,让你变得精神饱满,面色红润,心态积极。尤其适合上班族,脾胃运化不畅,湿浊积于内,阳虚体寒、手足不温。切忌出了汗尽量不要立即吹风贪凉,虚贼入汗孔。

  1. 养生药膳:

五指毛桃淮山粥:具有健脾益气、滋阴润燥等功效。

材料:五指毛桃50g、淮山(山药)150g、小米/大米 、清水适量。

做法:①将五指毛桃清洗干净,淮山去皮切片或切块,米提前浸泡。②将浸泡好的米放入砂锅或电饭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开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③加入清洗干净的五指毛桃,继续小火慢煮。④待粥煮至浓稠时,加入淮山片或块,继续煮至淮山熟透。⑤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盐进行调味。

用法:每周使用2~3次。

  1. 穴位按摩:

缓解“疲劳”,不妨常按关元、百会穴。此两个穴位具有补虚培元、提神醒脑的作用。每天每穴按压3~5 min,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从而达到提神解乏的目的。如果疲乏困倦较重,可每天按压多次,以早晨、午睡后为宜。

  1. 经络拍打:

是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通过拍打身体的特定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身体疲劳和各种不适。

  1. 耳穴按摩法:

耳腹面按摩法: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正反面20次,可对全身进行保健,能疏通经络、振奋脏腑、强身健体。

手摩耳轮按摩法:以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20次,可防治颈、肩、腰、腿痛、头痛、头晕等。

提拉耳尖法:以拇食指向上提拉耳顶端20次,有镇静、止痛、抗过敏、清脑、明目等功效。

按揉耳垂法: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摩擦耳垂20次,可防治头晕、视疲劳、耳鸣等。

全耳按摩法:以食指指腹自三角窝开始摩擦耳甲艇、耳甲腔各20次,使之发热,可防治脏腑病症,对内脏有保健和治疗作用。

  1. 午睡/闭目养神:

午睡和闭目养神都是有助于缓解疲劳、恢复精力的健康习惯,特别对经常熬夜或劳作无度的人群友好。根据个人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午睡或闭目养神。

午睡的好处

  • 可以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和警觉性
  • 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学习能力
  • 可以缓解压力,改善情绪状态
  • 减轻日间的疲劳感,恢复体力,降低健康风险

建议:理想的午睡时间是20-30min,避免进入深度睡眠,以免醒来时感到更加疲倦。尽量保持午睡的规律性,有助于身体建立习惯。

闭目养神的好处

  • 如果午睡困难人群,即使不入睡,闭目休息也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精力
  • 可以减少眼睛的疲劳,放松身心,减少压力和焦虑
  • 闭目时大脑可能更加集中,促进思考

建议:在闭目养神时进行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尝试进行简短的冥想,有助于精神上的恢复。

  1. 中医治未病养生调理门诊:

如果疲劳症状持续且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及治疗。根据不同体质,辨证调养,可选中药汤剂、膏方、饮片颗粒、针灸推拿等中医药干预方法,防治慢性疲劳,为您健康保驾护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