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南联大旧址:烽火中的学术殿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南联大旧址:烽火中的学术殿堂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8982006_120642749
2.
http://www.yn.xinhuanet.com/20250120/9b4a3f71248d4486af4bd098ade99b60/c.html
3.
https://www.sohu.com/a/794278887_417747
4.
https://www.ynnu.edu.cn/info/1102/30511.htm
5.
https://www.zjktj.com/hthzxdl/3034.html
6.
https://m.km.bendibao.com/tour/87669.shtm
7.
http://km.bendibao.com/tour/20241021/89623.shtm
8.
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952/41074.htm
9.
http://www.qypublish.com/pages/NewsDetail.aspx?id=451d7684-b167-4c06-9b7f-21607254
10.
https://www.yzwb.net/zncontent/3761569.html
11.
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686309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火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等学府被迫南迁,于1938年在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仅存续8年的临时大学,却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成为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象征。

01

烽火中的学术殿堂

西南联大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不仅坚持教学,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据史料记载,联大期间共开设1600多门课程,涉及文、理、法、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领域。在简陋的校舍里,华罗庚、陈寅恪、吴有训等学术大师们用沙哑的嗓音传授知识,学生们则在昏暗的灯光下埋头苦读。

地质学系是西南联大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就之一。孙云铸教授对滇东地区的寒武系、泥盆系进行了细致研究;德籍犹太人米士教授多次深入滇西山区,完成了大范围的地质构造解释;王恒升教授则对峨眉山玄武岩进行了奠基性研究。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展现了联大人“穷则思变”的精神。

02

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西南联大精神的核心是“刚毅坚卓”。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学术追求上,更体现在师生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据统计,联大期间有800多名学生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他们的事迹被刻在纪念碑上,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西南联大博物馆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场景还原,让这段历史更加生动可感。博物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学术著作、教材、考卷等。其中,1941-1945年西南联大学术著作获奖名录、教授自编教材、批改过的考卷等,都吸引着参观者驻足端详。

03

实地探访:感受历史的温度

西南联大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存了14处历史遗存。博物馆现有馆舍建筑面积5732平方米,展陈面积3722平方米,馆藏实物2000余件,历史图片5000余张,相关书籍及档案资料近万份。

  •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周一闭馆
  • 参观建议:建议参观时长2-3小时,提前预约
  • 交通:位于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交通便利

走进西南联大旧址,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年代师生们的坚韧精神和学术热情。每一处历史遗迹都在诉说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让人深受震撼。正如一位游客所说:“新时代青年应该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西南联大旧址不仅是昆明的一处文化地标,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最艰难时刻的文化坚守,孕育了无数学术精英,其“刚毅坚卓”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