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朱宪彝:力推加碘盐的中国内分泌学先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朱宪彝:力推加碘盐的中国内分泌学先驱

引用
澎湃
7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86219
2.
https://www.tmu.edu.cn/_t104/5/list.htm
3.
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040/common/content/content_1768556622650187776.html
4.
http://www.bj-iko.com/5/list.htm
5.
http://www.jxmnks.com/6/list.htm
6.
https://www.jcfushi.com/hhgwkhd/3068.html
7.
https://mushengxue.com/?id=196

1950年代,时任教育部长杨秀峰交给朱宪彝教授一个棘手的任务:他的家乡河北山区出现了大量"大脖子病"患者。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疾病,不仅影响外观,更可能导致智力发育障碍。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内分泌学家,朱宪彝教授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他立即委托学生马泰前往疫区展开调查。

经过初步调查,朱宪彝教授意识到,这种疾病很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都广泛存在,需要尽快解决。1961年,他亲自率队,带领马泰、卢倜章、谭郁彬等人来到承德,在承德3个村和市内3所小学、2所中学建立了研究观察点,并且派马泰等人在承德设点进行临床防治研究。此后,马泰和同事们在承德一扎就是五年。

通过系统性研究,他们科学地证实了中国外环境缺碘是碘缺乏病的最根本原因,而食盐加碘则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佳策略。同时,他们还发现了缺碘与神经发育缺陷的关联,证明长期缺碘会造人类后代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

为了深入了解病区的情况,75岁的朱宪彝教授主动请缨,去考察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安徽等5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和克汀病流行情况。这些地区海拔有二三千公尺,他和马泰等人坐着汽车沿着山间公路盘旋上下,有时还要步行。朱宪彝教授一手执杖,一肩挎包,每到一个山寨,他都深入患者的木屋、竹棚亲自诊治。他常说:“病人行动不便,我们不能为了调查,而给他们增加痛苦。”

1979年,国务院批准了《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暂行办法》,规定“食盐加碘的比例以五万分之一至二万分之一为宜”,为全国各地防治碘缺乏病指明了方向。到1989年,全国范围内的地甲病患者从3500万减少到了765万人。

199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动员会”,会上提出:为提高人们对防治碘缺乏病的认识,将5月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后来,国家开始设立五一长假后,考虑到碘缺乏病防治日(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长假里,不便于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经过当时卫生部与碘缺乏病防治相关部委的协调,自2000年起,将碘缺乏病防治日改为5月15日。

1994年10月,我国政府颁发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USI)政策”,碘盐中的含碘量也实行全国统一标准,即:加工为50mg/kg,出厂不低于40mg/kg,销售不低于30mg/kg,用户不低于20mg/kg。

1995年我国实施普遍食盐加碘措施。此后,我国先后开展了多次全国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于2000年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90%以上的人口摆脱了碘缺乏的危害,至今我国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朱宪彝教授及其团队的工作,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碘缺乏病问题,更为全球碘缺乏病防治提供了宝贵经验。他们的研究和实践,充分体现了医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