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的10个救命常识,你都知道吗?
防溺水的10个救命常识,你都知道吗?
炎炎夏日,游泳成为许多人消暑纳凉的首选活动。然而,近年来溺水事故频发,给无数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伤痛。据统计,溺水是我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而暑期更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掌握防溺水的救命常识至关重要。以下是10个关键的安全要点,希望大家都能牢记于心。
游泳前的准备工作
选择安全场所: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游泳场所时,要了解清楚场地的环境,注意是否有危险警告。
了解自身状况: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游泳前不要饮酒,不要在剧烈运动后立即游泳。
做好热身运动:下水前做好拉伸,适应水温,避免抽筋或受伤。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游泳中的注意事项
量力而行: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的区域,切勿超出极限。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要在水中嬉戏打闹。
保持冷静:遇突发状况不慌张,及时呼救并寻找安全位置休息。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注意卫生:下水前冲洗身体,使用公共设施后及时清理。不要在水中小便,不要在水中吸烟。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保持冷静: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放松身体,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正确呼吸: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缓解抽筋。
发现他人溺水时的救护
科学施救:如果发现有人溺水,首先要大声呼救,叫更多的人来帮忙。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也可以将衣服连在一起当做绳索。
专业救援:需要下水救溺水的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告诉他,不要惊慌,有人在救你。救人者应绕到溺水者的背后或潜入水下,从其左腋下绕过胸部,然后握其右手,以仰游姿势将其拖向岸边,也可以在其背后拉腋窝拖带上岸。施救者若不熟悉水性或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应轻易下水,应呼救或报警。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儿童:需成人陪同,避免进入深水区;1.4米以下儿童禁止进入异性更衣室。
- 初学者:建议背对扶梯下水,先适应水温再开始游泳。
- 孕妇: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游泳方式。
- 老年人:选择浅水区,避免剧烈运动。
溺水者救上岸后的急救方法
-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 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 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生命如花,谨防溺水。让我们一起努力,将这些救命常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共同守护我们的生命安全。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救援,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真正远离溺水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