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非遗展演迎新春: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姜家舞龙轮番登场
巴南区非遗展演迎新春: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姜家舞龙轮番登场
2025年春节前夕,重庆市巴南区西流沱小镇张灯结彩,一场盛大的非遗展演活动在这里精彩上演。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巴南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更让游客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提前感受浓浓的年味。
非遗瑰宝:巴南区的文化明珠
此次活动的重头戏是巴南区三大非遗瑰宝的展演: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和姜家舞龙。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巴南区的文化名片,更是重庆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木洞山歌:千年传唱的天籁之音
木洞山歌是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其渊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巴渝独特的农耕稻作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悠久的巴渝歌舞文化积淀给予木洞山歌丰盛的滋养,最终演化成了内容深厚丰富、形式千姿百态、规模庞大恢弘的木洞山歌。2006年,木洞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接龙吹打:激昂喜庆的民间乐章
接龙吹打是巴南区另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激昂喜庆的音乐风格深受群众喜爱。在春节期间,接龙吹打的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姜家舞龙:灵动传神的龙舞艺术
姜家舞龙是巴南区的传统民俗活动,舞龙者们通过精湛的技艺,让“姜家龙”在舞台上上下翻飞,神采飞扬,令观众赞叹不已。舞龙表演不仅展现了巴南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寄托了对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现场直击:非遗文化的魅力展现
活动现场,西流沱小镇被装饰一新,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在中心戏台上,唢呐独奏、川剧变脸、杂技绝活等民俗表演轮番上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戏台旁,两位身着传统服装的木洞山歌传承人正在现场教授山歌唱法,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了路过的游客们纷纷驻足,纷纷加入其中,用山歌传递着新年的祝福。
除了精彩的舞台表演,现场还设置了丰富的非遗体验区。树叶画技艺、四合胡豆制作、木洞油酥鸭、重庆糖画、面塑、泥塑、木雕等非遗项目,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前来游玩的游客纷纷拿起手机、相机,记录下浓浓的年味。
在互动体验区,观众还可以参与手写春联、猜灯谜,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不少游客专程带孩子来到西流沱,开启寒假研学旅行。孩子们不仅可以现场欣赏别开生面的非遗展演,还能参与其中,与演员们互动,体验非遗技艺。
“现场观看了很多非遗表演,很精彩,感觉欢乐喜庆的‘年味儿’扑面而来。”来自北方的游客秦文珍欣喜地说。
创新演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将传统非遗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例如,在川剧变脸表演中,演员们不仅展示了传统的变脸技艺,还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让表演更具观赏性。此外,现场还设置了新春游园、民俗演艺、民间绝活、国风国潮、灯光演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文化的魅力。
社会影响: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许多游客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不仅了解了巴南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巴南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巴南区将继续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巴南区非遗展演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承。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