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湖南力破洞庭湖生态转型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湖南力破洞庭湖生态转型题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11
来源
1.
https://www.mee.gov.cn/ywgz/zysthjbhdc/dcjl/202405/t20240517_1073505.shtml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VPQBO705346936.html
3.
https://news.sina.com.cn/zx/gj/2025-01-17/doc-inefhrnt5726812.s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6861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72363
6.
https://m.huxiu.com/article/3223743.html
7.
https://sthjj.changde.gov.cn/zwgk/public/6617357/1875579101.html
8.
https://hunan.voc.com.cn/news/202405/22218457.html
9.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190515
10.
https://www.cddczx.gov.cn/jyll/tysc/content_491004
11.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716975472.html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近年来,湖南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引领,全力推进洞庭湖保护与治理。通过实施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洞庭碧水”重点工作攻坚方案等措施,洞庭湖水质显著改善,西洞庭湖、南洞庭湖的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同时,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洞庭湖治理“五大工程”,推动生态优势向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01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2022年,湖南省申报的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入选“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中央财政20亿元支持。项目实施期限为2022年至2024年,涉及常德市15个子项目,其中生态环境类子项目3个。目前,澧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全面完工,西洞庭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6%,沅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预计2024年4月,常德市3个生态环境类“山水”项目主体工程可全面完工。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常德市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的修复原则,根据不同水域实际情况,采取了清淤疏浚、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等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不仅改善了水质,也提升了颜值,获得广大群众好评。

02

面临的挑战

尽管洞庭湖生态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湖南省发现,环洞庭湖的益阳、常德、岳阳等地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洞庭湖湿地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退林还湿工作进展缓慢。为解决严重威胁洞庭湖湿地水生态安全的欧美黑杨种植问题,湖南省制定相关清理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前全部清退自然保护区内欧美黑杨。但督察发现,益阳市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虽然完成了欧美黑杨清退,但平沟还水等生态修复工作基本未开展,保护区内沟、垄密布,湿地生态整体性被切割,总面积约18.3万亩,其中位于核心区、缓冲区共7.1万亩。

违规种植现象死灰复燃。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已经完成欧美黑杨清退的区域,违反相关规定,复种了大量林木。益阳沅江市水利部门甚至擅自签订25份租赁合同,将本应实施生态修复的2.1万亩欧美黑杨清退区域出租给个人,违规用于枫杨、旱柳等林木种植。

非法采砂问题屡禁不止。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位于常德市澧县、津市两个区域,保护区面积11.9万亩。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采石、挖沙。但督察发现,2019年7月常德澧县水利部门违规审批,允许澧县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澧县东跃商贸实业有限公司在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的孟姜垸洲滩内进行采砂作业,截至2022年6月,非法采砂1779万吨,孟姜垸洲滩被挖空1835亩。

03

生态转型与产业升级

在生态治理的推动下,洞庭湖周边地区正谋求产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位于岳阳市城区的湖南石化原煤化工部厂区,曾经是湖南省最大成品油供应基地和化工材料生产基地。2018年起,按照省里工作部署,岳阳对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启动“关改搬转”。湖南石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启动搬迁,将城区工厂搬迁到距离洞庭湖20多公里的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新厂区采用全球领先的己内酰胺绿色成套新技术,用原来1/3的土地、1/4的用水、1/3的排放,实现产能倍增,成为目前全球单套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

造船产业绿色转型。益阳沅江是湖南省最会造船的地方,全省七成以上的船产自这里。桃花江游艇公司作为当地龙头企业,积极转型升级,投入近千万元给喷涂车间安装环保装置。同时,该公司还积极承接大型货船电动化改造业务,2020年成功研发出景区新能源电推船,解决了国内景区燃油动力船舶对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难题。产业转型升级后,桃花江游艇公司新能源游船制造订单增长迅猛,2023年公司营业额超7亿元。

传统渔民转产转业。在洞庭湖南岸的一家工厂里,机器轰鸣。渔民进厂,成了工人。他们编织出的绳网,变成了体育休闲用网、工地安全网、深海养殖拖网等,销往全世界。70岁的湖南鑫海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放军,是带来这一转变的人。

芦苇产业转型。沅江市地处洞庭湖区腹地,南洞庭湖湿地97%在境内,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主战场。近年来,沅江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芦苇产业转型路径,培强育新芦笋、芦菇等产业,招引积葭无醛芦芯板项目落地,以“一株芦苇”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04

未来展望

为持续推动洞庭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湖南省将全面启动洞庭湖治理“五大工程”,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水安全保障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绿色发展工程和能力提升工程。同时,亚洲开发银行批准了一笔1.5亿美元等值贷款,用于南洞庭湖生态环境修复。根据规划,这笔贷款将用于建设南洞庭湖浅水沼泽和生态小岛,为迁徙水鸟提供栖息的家园;探索建立一套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南洞庭湖周边地区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支持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和基于自然的商业活动,发展生态旅游业,反哺生态补偿机制可持续。

洞庭湖的生态治理与转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湖南省正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推动洞庭湖从“生态包袱”转变为“绿色财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家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