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世界屋脊的壮丽与神秘
喜马拉雅山:世界屋脊的壮丽与神秘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山脉之一,被誉为"山界之王"。它横跨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国,拥有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多座世界著名高峰。本文将从地质、气候、水文等多个角度,为您详细介绍这座"雪的故乡"的独特魅力。
喜马拉雅山脉主要分布在西藏、印度、尼泊尔的交接处。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400公里,宽200至3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4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五高峰玛卡鲁峰,世界第七高峰卓奥友峰,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这些著名的高峰都是冰川分布的中心。
在大约60百万年前,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之间还存在一个巨大的海洋,地质学家将其称之为新特提斯洋。如今沿雅鲁藏布江分布的一些岩石是这个大洋保留下来的残余洋壳。这个古大洋南部为印度大陆,北部为亚洲大陆。随着新特斯洋壳向北部的亚洲大陆之下俯冲,在亚洲大陆南缘形成一系列火山,并形成了海拔大于4500米的山脉,即现在的冈底斯山脉。
在大约50百万年前,随着印度大陆板块继续向北漂移,新特提斯洋逐渐消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在两个大陆碰撞后,印度大陆开始向亚洲大陆之下俯冲,将位于印度大陆表层的岩石带入到地球深处,经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后形成了坚硬的变质岩。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非常晚,在距今2500万年到2000万年前才快速隆升。而在距今大概1500万年前,才形成了现在这样的青藏高原。
地质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由前寒武纪结晶岩和变质岩—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及寒武—奥陶纪的浅变质岩—结晶灰岩、板岩与千枚岩等组成。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是世界上几大主要大地震带之—。
气候特点
喜马拉雅山系山体巨大,地势高峻,高原面海拔达4000—5000米,气候条件与东部同纬度低地迥然不同,而且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和作用于该地区的大气环流又使南、北两侧产生明显的区域分异。以喜马拉雅山系主脊线为界,南侧以湿润、半湿润型为主,为湿润半湿润高山峡谷区;北侧则多属半干旱型,为半干旱高原湖盆区。
水文系统
喜马拉雅山脉有19条主要河流,最大的是印度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各拥有约259000平方千米的山地汇水面积。在其他河流中,属于印度河水系的有5条,9条属于恒河水系,3条属于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
植被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丰富,1000米以下形成热带季雨林,1000—2000米处形成亚热带常绿林,2000米以上形成温带森林,4500米以上形成高山草甸。北坡以高山草甸植被为主,4100米以下河谷生长着森林及灌木。
历史文化
喜马拉雅是梵文的译音,意为雪之家、雪巢、雪山。汉字曾译喜马拉亚、希马拉耶。
喜马拉雅山区内有许多高级别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萨迦寺、扎什伦布寺、昌珠寺、夏鲁寺、科迦寺、藏王墓、古格王朝遗址、白居寺、曲德寺、卓玛拉康、大唐天堂使出铭等。还有一大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