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世界非遗版中国年:阆中古城春节巡游盛况
首个世界非遗版中国年:阆中古城春节巡游盛况
2025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四川阆中古城迎来了首个世界非遗版中国春节。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巡游活动,展现了千年古城的春节魅力。
一大早,古城街道上就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上午9点,随着一声锣鼓响起,数百人的巡游队伍从张飞庙广场出发,浩浩荡荡地沿着古城街道开始巡游。队伍中,10多个方阵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 春节老人赐福:76岁的张忠和老人身着古装,手持浑天仪手杖,为孩子们派发红包,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 金狮闹春:雄狮时而腾跃,时而嬉戏,动作灵活生动,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 高跷、竹马牛灯:演员们踩着高跷,模仿古代农民耕作的场景,既有趣又寓意丰收。
- 麒麟送福、长杆龙:麒麟摇头摆尾,长龙蜿蜒盘旋,象征吉祥如意。
- 彩莲船、鱼灯:船娘们划着彩船,鱼灯在人群中穿梭,宛如水中游鱼。
- 汉服提灯会:身着汉服的青年男女提着灯笼,重现古代灯会盛况。
- 蚌鹤舞、巴象鼓舞:舞者们身着特色服装,跳起欢快的舞蹈,气氛热烈。
在古城中天楼,摄影爱好者们早已占据有利位置,用镜头捕捉这难得的瞬间。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女士一边拍照,一边感叹:“阆中古城的春节民俗真是太原始、太隆重了,不愧是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巡游新增了皮影真人秀环节。12名演员身着真人大小的“皮影外套”,在圆形表演台上随着音乐《APT》欢快起舞,俏皮可爱又不失传统韵味,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阆中王皮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非遗名录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展示这一艺术瑰宝,阆中专门建立了皮影博物馆,并与多所大学合作培养皮影研修传习班,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阆中市文旅部门介绍,2025年古城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从腊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包括舞龙舞狮展演、迎春乡音大拜年、迎春灯会大乐园、春节大庙会、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六游百病等13项子活动。每天都有不同的民俗节目上演,如绣球招亲、张飞巡城、竹马牛灯、亮花鞋、送丝蚕、春节老人赐福等,让游客和市民尽享春节文化盛宴。
此外,古城内还设有写春联、剪窗花、画年画、挂灯笼、打抰尘、点门神、抢银水、开城门迎宾等迎春习俗展示,还原最地道的年味。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还能亲自参与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阆中古城作为春节文化的发源地,其春节文化可追溯至西汉时期。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的《太初历》首次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2010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阆中“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中国春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024年12月4日,“春节”成功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9分30秒的完整申报片中,阆中春节民俗元素出现22处、镜头40个,总时长1分19秒,是春节民俗元素亮相最多的县级市。如今,作为首个世界非遗版中国春节的主会场之一,阆中古城正以其丰富的春节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夜幕降临,古城灯火璀璨,巡游活动仍在继续。游客们沉浸在这场视听盛宴中,感受着浓厚的年味和文化氛围。正如一位游客所说:“在这里,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体验到了最纯正的中国年。”
阆中古城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巡游活动,不仅展现了千年古城的春节魅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春节,阆中古城用最地道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