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环境日:环保不止这一天!
六五环境日:环保不止这一天!
6月5日是第5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中国的第11个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主题不仅体现了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
回溯历史,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环境宣言》。这次会议开启了全球环境保护的新篇章,也标志着环境问题正式进入国际政治议程。此后,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高全球公众的环境意识,推动各国采取行动应对环境挑战。
在中国,自2015年将6月5日定为国家环境日以来,这一节日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和行动有目共睹。
环保行动,各地亮点纷呈
在广西南宁,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以一场精彩的歌舞表演拉开序幕,展现了壮族独特的民族风情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融合。活动现场首次发布了《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用翔实的数据展示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显著成效。
在杭州,以“创新、科技、绿色、清洁”为主题的环卫作业车辆和机具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24组更新换代的环卫设备逐一亮相,从纯电动洗地机到无人驾驶清扫车,展现了环卫作业的智能化、精细化发展。市民通过亲身体验,切身感受到科技如何助力城市环境治理。
在深圳大鹏新区,以“绿色低碳LNG,山海生态大鹏”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展示了大鹏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大鹏新区不仅在大气、水环境质量方面位居全市最优,其生物多样性也最为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大鹏新区创新打造的龙岐湾EOD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成为全市首个投资超20亿元的EOD项目,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科技创新,赋能环保升级
在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打造的“天空地”数字化大气智慧监测系统,整合环保、住建、电力、交通等部门多源数据,运用AI视频识别、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实现了对污染源的全方位监控和精准溯源。这一系统在全国率先建成,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北京的空气质量改善数据更是令人鼓舞。据统计,北京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32微克/立方米,降幅超过64%。这一显著改善的背后,是北京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清洁化、机动车排放控制等方面持续发力的结果。
全民参与,共建美丽中国
在杭州临平区,一场以“哇哇哇哇蛙来了”为主题的自然亲子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近距离观察各种蛙类,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奥秘。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也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在建德举办的“将环保‘袋’回家”活动,通过让小朋友自己动手绘画制作环保袋,以DIY的方式,鼓励引导他们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和习惯。活动尾声,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环保袋,欣喜地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童趣十足的环保袋也承载着孩子们对环境美好、生活美好的家园的向往和憧憬。
环保不止这一天
从广西南宁到重庆,从杭州到成都,从北京到深圳,全国各地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理念。这些活动和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和成效,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然而,环境保护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持续参与和努力。正如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所言,让我们“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让环保成为每一天的习惯,共同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