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的钙镁真的能防病吗?
饮用水中的钙镁真的能防病吗?
北京大学营养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国内居民膳食结构中钙、镁等营养素摄入不足,而饮用水中的钙、镁是非常好的补充,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舒为群教授也表示,长期饮用pH值酸性的水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那么,日常饮用水中的钙镁含量到底有多重要?它们真的能帮助我们防病吗?
钙镁元素与健康
钙和镁是人体必需的两种重要矿物质。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参与血液凝固、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镁则参与300多种酶的催化反应,对心脏功能、神经传导和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饮用水中的钙镁含量对心血管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水中适量的钙、镁对于心血管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尽管水所提供的镁只占到人体需要量的2%-4%,但对于轻度缺镁的人群来说,通过饮水补充镁仍能起到重要作用。此外,与食物中的镁相比,水中溶解性离子状态的镁更易被人体吸收。
不同饮用水的钙镁含量
自来水:自来水的钙镁含量因地区而异,但通常能够提供一定量的矿物质。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自来水需要经过严格处理和消毒,以确保安全饮用。烧开后的自来水既能去除部分有害物质,又能保留有益的矿物质,是经济实惠的日常饮用水选择。
纯净水:纯净水是通过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或反渗透法等工艺处理制成的,去除了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等有害成分,同时也去除了钾、钙、锌等对人类有益的矿物质。因此,纯净水的钙镁含量极低,不适合作为长期单一的饮用水源。
矿泉水: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根据GB 8537-2018标准,矿泉水需要满足锂、锶、锌、偏硅酸、硒、二氧化碳和溶解性总固体中至少有一项指标。矿泉水的钙镁含量相对较高,且水质稳定,是补充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长期饮用低矿物质水的风险
以色列的一项研究提供了关于饮用水中矿物质含量的重要参考。研究发现,从自来水改喝净化水(脱盐海水)后,居民的血镁含量略有下降,低血镁发生率略有上升。虽然这种变化幅度很小,但提示我们长期饮用低矿物质水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世卫组织也建议饮用水中应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推荐每升水中镁含量超过10毫克,钙含量20-30毫克。这一建议基于对全球饮用水状况的综合评估,特别是考虑到许多地区居民的饮食结构中矿物质摄入不足。
如何选择合适的饮用水
优先选择白开水:煮沸后的自来水既安全又经济,是日常饮水的良好选择。烧开过程能有效去除余氯和微生物,同时保留有益的矿物质。
搭配饮用:可根据需要交替饮用不同类型的水,例如用纯净水泡茶,同时通过其他方式补充矿物质。
关注水质:如果所在地区水质较差,可适当选择过滤水或其他包装饮用水。
合理膳食:除了通过饮用水补充矿物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镁等营养素。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镁的食物包括坚果、全谷物、绿叶蔬菜等。
综上所述,饮用水中的钙镁含量确实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然而,这种影响的程度相对有限,不能过分夸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选择合适的饮用水,并注重均衡饮食,以确保获得充足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