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第二季:探寻长沙小吃背后的文化传承
《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第二季:探寻长沙小吃背后的文化传承
《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第二季正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热播,由汪涵带领的美食探访小分队穿梭于长株潭地区,打卡各种地道的小吃店,如红珍蒸菜、磷矿冰棒等,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味蕾,更深入挖掘了这些美食背后的湖湘文化故事。通过探访浏阳、湘潭和株洲等地,节目展现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历史传承,让观众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沙小吃的历史渊源
长沙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道特色小吃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长沙臭豆腐、酱板鸭、糖油粑粑和豆子芝麻姜盐茶这四大美食。
臭豆腐:从宫廷到街头的传奇
长沙臭豆腐,又称臭干子,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道传统特色小吃,属于湘菜系。它的外表呈黑色,内里洁白如玉,口感外酥里嫩,香辣味美,有着“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独特风味。关于长沙臭豆腐的起源,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名叫王致和的安徽人在北京前门外延寿街开了一家豆腐坊。有一次,他发现一些豆腐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但又不舍得丢弃,于是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后放入坛中,并加入盐和香料等调料进行腌制。数月后,王致和突然想起那些腌制的豆腐,打开坛子后发现豆腐已变成青灰色,且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他尝试着将这些豆腐油炸后食用,没想到味道鲜美无比,从此长沙臭豆腐便诞生了。
如今,长沙臭豆腐已经成为了长沙街头小吃的代表之一,各种摊点、餐馆都有出售。在长沙的大街小巷中漫步,几乎每隔几步就能看到一家卖臭豆腐的小摊或店铺。这些摊点大多使用特制的卤水浸泡豆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再将豆腐捞出沥干水分,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炸好的臭豆腐外酥里嫩,香气扑鼻,再配以各种调味料如辣椒油、酱油、醋等,更是美味可口。
酱板鸭:乾隆皇帝的御膳美味
长沙酱板鸭是一道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传统名菜,也是湖南菜中的一道经典佳肴。它选用优质的水鸭为原料,经过腌制、烘烤等一系列工艺制作而成。成品色泽红亮,皮肉酥香,酱香浓郁,滋味悠长。关于长沙酱板鸭的起源和传说有很多版本,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到这道菜的故事。
相传当时乾隆皇帝南巡至长沙时,当地官员为了讨好皇上,特地准备了一道精美的菜肴——长沙酱板鸭。乾隆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称赞这道菜“色香味俱佳,乃天下美味也”。从此长沙酱板鸭名声大噪,成为了湖南地区的代表性美食之一。
制作长沙酱板鸭的过程非常讲究。首先要选用体形丰满、肉质鲜嫩的优质水鸭为原料;然后将鸭子宰杀去毛、去内脏后清洗干净;接着将鸭子放入特制的卤水中腌制一段时间以入味;腌制好的鸭子需要挂在通风处晾干水分;最后将晾干的鸭子放入烤箱中烘烤至表皮酥脆、肉质鲜嫩即可出炉食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卤水和调料都非常讲究配方和比例关系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和风味达到最佳状态。
如今长沙酱板鸭已经走出湖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成为了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华美食佳品。
糖油粑粑:意外诞生的甜蜜小吃
长沙糖油粑粑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道传统名吃,属于湘菜系列中的一种甜品。它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制成面团揉成团后再搓成小球状压扁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备用;另取一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加入白糖熬至溶化后倒入炸好的粑粑翻拌均匀使每个粑粑都裹上糖汁后即可出锅装盘上桌享用。这道美食色泽金黄酥脆可口甜而不腻营养丰富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尤其是妇女儿童更是对其情有独钟。
关于长沙糖油粑粑的起源和传说有很多版本但最广为流传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长沙城内有一位姓李的老汉开了一家小面馆以卖面为生生意兴隆。有一天老汉正在为客人煮面时发现锅中剩下的面条已经糊掉了无法再卖给客人吃了心中十分着急。情急之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即将这些糊掉的面条揉成团后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后撒上白糖供客人食用。没想到这种新奇的食品竟然大受欢迎顾客们纷纷称赞其香甜可口老汉也因此发了财。后来老汉将这种食品的制作方法传授给了其他面馆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长沙糖油粑粑这道美食。
豆子芝麻姜盐茶:百年茶楼的创新饮品
长沙豆子芝麻姜盐茶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种传统饮品属于湘菜系中的茶饮类。它选用优质黄豆、芝麻、生姜和茶叶等原料经过精心炒制而成具有浓郁的豆香、芝麻香和姜香味同时融入茶的清香和保健功效于一体具有驱寒祛湿、健脾开胃、提神醒脑等功效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饮用尤其适合在冬季饮用可以有效地抵御寒冷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关于长沙豆子芝麻姜盐茶的起源和传说有很多版本,但最被人们接受的说法是起源于清朝末年。当时长沙城内有一家名为“张记茶楼”的茶馆生意兴隆每天都有许多茶客前来品茗聊天。一天茶馆老板张老板发现有些茶客在饮茶时会加入一些黄豆、芝麻和姜片等物以增加茶的香味和药用价值。于是张老板便尝试将这些物品与茶叶一起炒制并加入适量的食盐制成了一种新型的茶饮并命名为“豆子芝麻姜盐茶”。这种茶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茶客们的热烈欢迎并迅速在长沙城内外传播开来成为了当地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长沙豆子芝麻姜盐茶已经成为了长沙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在当地畅销不衰还远销国内外市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
《去“湘”当有味的地方》:探寻美食背后的文化传承
在《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第二季中,汪涵带领的美食探访小分队深入长沙的大街小巷,探寻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从浏阳的捞刀河畔到湘潭的潭宝汽车站,再到株洲的芦淞服装城,探访小分队不仅品尝了地道的美食,更深入了解了这些美食背后的文化传承。
在浏阳,探访小分队首先来到开了几十年的街巷美食店,老店承载着无数人童年记忆,老板对于美食的传承精神也让人触动。随后,他们在小河乡品尝了黑山羊炖粉皮、腊兔子、剁椒蒸腊鸭等传统美食,感受着当地人的热情与淳朴。
在湘潭,一碗鲜香爽辣的刮凉粉让探访小分队感受到了夏日的清凉。而在株洲,芦淞服装城的独特魅力和“厂BA”篮球文化则展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激情。
长沙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近年来,长沙的餐饮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3年,湖南餐饮收入超2500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国湘菜门店超11万家,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长沙的餐饮企业也在积极寻求突破和创新。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IP打造。例如,黑色经典臭豆腐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个IP,目标是把臭豆腐打造成长沙IP。另一方面,餐饮企业也在不断优化供应链渠道,提高性价比,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长沙的餐饮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与文旅的结合。例如,南岳里项目采用餐饮的思维经营景区,主要解决周边游、穷游。南岳里是湘江里的2.0的版本,项目不收门票,主要解决周边游、穷游。南岳里用餐饮的思维经营景区,目前景区内有60多个铺面,40多个自营,其他联营合作。在罗炯光看来,要成功切入文旅赛道,尤其是景区市场,必须首先赢得本地人认可,以南岳里为例,无论是小吃还是正餐,都采用手工现做,让顾客能够亲眼看到。南岳里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不仅能吸引游客,而且能够获得本地人认可和信赖的产品。只有真正做到好吃美味,才能通过本地人口碑传播,创造更多流量。
结语
长沙的美食文化,不仅体现在一道道美味佳肴中,更凝结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从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到百年老店,从传统湘菜到现代创新,长沙的美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展现着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正如《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第二季所展现的,长沙的美食文化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段段动人的文化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