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夜饭:健康吃肉指南
春节年夜饭:健康吃肉指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然而,春节期间的饮食往往存在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问题,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隐患。如何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持健康?这份春节健康吃肉指南为你提供科学的营养搭配建议。
推荐食用的肉类
羊肉:冬季养生首选
冬季是养护阳气的最佳时节,羊肉具有补阳气的功效。阳气充足的人往往精神饱满、抗病能力强;而阳气不足则会导致乏力、畏寒、精神不振等症状。羊肉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铁、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常食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鱼肉: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之选
鱼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的动物性蛋白,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鱼类肌纤维细短,组织柔软细嫩,比畜、禽肉更易消化。鱼类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适量摄入有利于降低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周最好吃鱼两次或300~500克,如果每天能食用40~75克水产类食物更佳。
虾:营养丰富的海鲜佳肴
虾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锌、硒、镁的含量也比较丰富,对人体有以下5个好处:守护心脑血管、调节免疫力、减肥、健脑、强健骨骼。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虾。
牛肉:补铁佳品
红肉是铁元素的重要来源,而牛肉中血红素铁含量尤其丰富,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此外,牛肉中蛋白质和锌的含量也高于其他肉类。牛肉中的钾元素对泌尿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有着辅助防病的作用。
这些肉类要少吃
加工肉:增加患癌风险
一些牛肉干、腌熏腊肉、火腿等加工肉是年货的主力军之一,但是这些肉类都是通过熏烤、腌制、加盐和防腐剂的方式进行加工,在过程中会形成致癌物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宣布食用加工肉类对人类具有致癌作用。腌制肉类要少吃,肉类、蔬菜、水果尽量都吃新鲜的。
建议:食用腊肉时可浸泡清洗多次,亚硝酸盐具备一定的可溶性,在水中可以清除一些。另外,采用蒸煮等方式烹饪时,减少用盐量。
鸡杂碎:有害物质残留
鸡杂一般包括鸡肝、鸡肾、鸡胗(肌胃)、鸡肠等。肝脏具有代谢、解毒等功能,肾脏担负排泄有害物质的责任,肌胃则将食物磨碎。这三种内脏与一些有害物的代谢直接相关,有害物质可能会在此残留。
建议:鸡肝、鸡肾、鸡胗、鸡肠不应该频繁大量食用。另外,鸡皮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高,肥胖人士和“三高”人群也不建议多吃。
鸡脖、鸭脖:去皮吃
鸡脖和鸭脖上有一些淋巴集结体含有胸腺,主要集中在皮下。所以,吃鸡脖、鸭脖上干净的肉一般不会有影响,但是要注意清洁周围的淋巴及气管,最好去皮吃。不仅是脖子部位的皮,其实动物的皮脂肪含量高,最好都少吃。
鱼“黑衣”:有害物质汇集层
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是鱼过滤水体里重金属的部分,腥臭味大、泥土味浓,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不宜食用。此外,鱼胆也不能食用,误食可能会造成肾脏衰竭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健康吃肉小贴士
尽量采用不额外添加油的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烤,肉类菜肴即使白煮、清炖也很美味。
做肉时少放盐,肉类本身就含有一定的钠,烹调时就要淡一点。炖煮后,最好除去浮油,可以减少脂肪摄入。
肉类最好配合低脂、高纤维的食材共同烹调,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在体内的吸收,比如菌类、藻类、蔬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先吃低热量的蔬菜,喝点不油腻的汤,垫垫肚子,把最重头的肉类和主食放在饭局的下半场。这样不但可以控制食物,避免吃太多,也有利于血糖控制。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健康。合理搭配、适量食用,才能让年夜饭既美味又健康。祝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