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妙招缓解痛风急性发作
中医妙招缓解痛风急性发作
痛风发作时的剧烈疼痛,让许多患者苦不堪言。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比,中医在缓解痛风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合理的中药调理、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善,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复发风险。
中医如何看待痛风?
在中医理论中,痛风属于“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内伤等因素有关。痛风的基本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痰瘀痹阻经络,与肝肾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内在因素。
中医将痛风分为不同的证型,包括风湿热痹型、风寒湿痹型、痰瘀阻滞型和肝肾阴虚型等。不同类型的痛风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案:
- 风湿热痹型: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口干,口苦,局部皮温增高,舌苔厚腻、脉象滑数或浮数等全身性症状。
- 风寒湿痹型:肌肉筋骨关节疼痛,肿胀,疼痛可能游走不定,痛无定处,或固定在某一部位,疼痛剧烈,遇冷则加剧,得热则稍缓,舌苔通常表现为薄白或白腻,脉象多浮紧或弦紧。
- 痰瘀阻滞型:关节刺痛、肿胀、变形,屈伸不利,痛处不移,皮下可见硬结,舌体胖色黯,苔白腻,脉沉弦滑或脉象弦涩。
- 肝肾阴虚型:膝关节肿胀、疼痛或酸痛,常伴有头晕耳鸣、失眠盗汗、腰膝酸软、面色无华、不喜动等症状,舌红苔薄或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或弦细。
中药治疗方案
- 常用方剂
二金鸡牛汤:由金钱草、海金沙、车前子、威灵仙、土茯苓、泽泻、薏苡仁、防己、苍术、黄柏、鸡血藤、牛膝组成。这款汤剂能清热解毒、利尿排石、祛湿止痛,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稳定期。
龙胆泻肝汤:主要成分包括龙胆、栀子、黄芩、柴胡等,通过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的方式来清除热痹中产生的湿热。
四妙丸:由薏苡仁、黄柏、牛膝以及苍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
- 单味中药
防己:性凉味辛苦,归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通利关节的功效,适用于痛风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及小便不利等症状。
威灵仙:性凉味辛咸,归膀胱小肠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等功效,能够缓解痛风引起的风湿痹症。
车前子:性寒,味甘、淡,归肝、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明目、祛痰等功效,适用于痛风引起的血尿、小便不利等症状。
饮食调理
- 食物多样,限制嘌呤
- 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和坚果的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 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肝、肾、心等)、海鲜等,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每天全谷物食物不低于主食量的30%,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25~30g。
- 蔬奶充足,限制果糖
- 每天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天摄入不少于500g,深色蔬菜(如紫甘蓝、胡萝卜)应当占一半以上。乳蛋白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鼓励每天摄入300mL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品。
- 果糖可诱发代谢异常,并引起胰岛素抵抗,具有潜在诱发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应限制果糖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葡糖浆、果脯蜜饯等。尽管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水果中的维生素C、黄酮、多酚、钾、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改变果糖对尿酸的影响作用,因此水果的摄入量与痛风无显著相关性。建议每天水果摄入量200~350g。
-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 定时、规律性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每天建议2000~3000mL。尽量维持每天尿量大于2000mL。优先选用白水,也可饮用柠檬水、淡茶、无糖咖啡及苏打水,但应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避免饮用生冷饮品。
- 饮酒会增加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风险。酒精的代谢会影响嘌呤的释放并促使尿酸生成增加,酒精还导致血清乳酸升高,从而减少尿酸排泄。部分酒类还含有嘌呤,通常黄酒的嘌呤含量较高,其次是啤酒。白酒的嘌呤含量虽然低,但是白酒的酒精度数较高,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泄。因此,应限制饮酒,且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应不饮酒。
- 科学烹饪,少食生冷
- 合理的食物烹饪和加工方式对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少盐少油、减少调味品、清淡膳食有助于控制或降低血尿酸水平。推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30g。减少油炸、煎制、卤制等烹饪方式,提倡肉类汆煮后食用,尽量不喝汤。腊制、腌制或熏制的肉类,其嘌呤、盐分含量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不宜食用。
- 对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经常食用生冷食品如冰激凌、生冷海鲜等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同时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析出增加,诱使痛风发作。因此,痛风患者应少吃生冷食品。
生活方式建议
-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 超重肥胖会增加高尿酸血症人群发生痛风的风险,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超重肥胖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在满足每天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增加规律运动,实现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同时,避免过度节食和减重速度过快,以每周减低0.5~1.0kg为宜,最终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对于超重肥胖人群每天可减少250~500kcal的能量摄入,并通过运动消耗250~500kcal的能量。18岁至64岁成年人健康体重的体质指数(BMI)适宜范围为18.5~23.9kg/m2,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20.0~26.9kg/m2。
- 养成规律、适量运动的习惯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锻炼,逐步提升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力量、柔韧性等,增强代谢与免疫功能。运动强度以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过渡至中等强度,避免过量运动。有氧运动以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可选择对关节冲击力小或无的慢跑、走路、骑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运动项目,并适量进行力量和柔韧性练习。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痛风性关节炎期应减少或避免运动。
-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痛风患者控制病情的必要条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养成规律作息、劳逸结合的习惯。作息不规律会导致疲劳进一步加重,从而促使机体代谢产物堆积和内环境变化,进而增加痛风风险。
- 辨证辨体,因人施膳
- 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条件等的变化来看,先天脾胃虚弱,或后天饮食失养,损伤脾胃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脾胃失调、湿浊内生是痛风反复不愈的症结所在。痛风食养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推荐食用白扁豆、玉米须、麦芽、山药、芡实、大枣、橘皮、山楂、五指毛桃、茯苓等。脾主肌肉,选择和缓、少量、持续的运动方式,可以使筋骨舒展,脾胃得健。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征和临床症状,根据常见中医证型,合理膳食。
- 湿浊证:常见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和痛风间歇期,该类人群以痰湿体质多见,应避免寒冷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严格控制肥甘厚味,即限制嘌呤和蛋白质的总摄入量,低盐膳食,尤其避免食用甜、油腻、酸、涩食物;可食用薏苡仁、橘皮、茯苓代茶饮。
- 湿热证:常见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该类人群以湿热体质多见,除严格限制嘌呤、蛋
病例分享
一位痛风患者通过中药调理一个月,尿酸从557降至316,症状明显改善。这充分说明了中医治疗痛风的有效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方案需个性化调整。
结语
中医治疗痛风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通过中药、饮食和生活方式的综合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复发风险。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患者需要有耐心,坚持治疗和调理,才能获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