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机票退票纠纷频发,消费者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特价机票退票纠纷频发,消费者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近日,新疆乌鲁木齐的吴女士遇到了一起典型的特价机票退票纠纷。她在某在线旅游平台预订了“机票+酒店”套餐,总价1601元,其中机票费用为1200元。然而,当她因故需要取消订单时,却被告知机票费用无法退还,只能退还未使用的燃油基建费和酒店费用。这种“机票钱一分不退”的规定,让吴女士感到非常不合理。
类似吴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特价机票退改难、手续费昂贵等问题屡见不鲜,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虽然民航局早在2018年就要求航空公司取消特价机票不能退改签的条款,但“退改签难”这一顽疾仍未根除。
目前,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均已实施退改签“阶梯费率”政策,但具体标准各有不同。以四大航企为例:
- 东航将退改签时间分为4档:起飞前7天前、2-7天、4-48小时、4小时后。以4折经济舱为例,如果在起飞前4-48小时退票,只能退回30%费用,改签也要损失一半。
- 南航将时间分为3档:起飞前48小时(含)前、48小时至4小时、4小时后。折扣经济舱(B、M、H舱)在起飞前4小时后退票,手续费高达票面40%。
- 国航则将时间划分为起飞前30天、14天、4小时等不同档位,整体费率相对较高。
- 海航的政策与东航、南航相似,但在具体费率上略有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特价机票可以退改签了,但费率普遍较高。例如,厦门航空规定,4.5-5.5折以下的特价机票,在离站时间4小时后改签需支付70%的手续费,退票更是要扣除90%的费用。
面对如此复杂的退改签政策,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帮到你:
购票前务必仔细阅读退改签规则。不要以为“特价机票不能退改”是行业惯例,每家航空公司的政策都有所不同。
遇到不可抗力情况(如天气原因、航班取消等)导致行程变更时,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并与航空公司或订票平台沟通。
如果对退改签规则存在疑问,可以在购票前向客服咨询确认,必要时可以录音留证。
特价机票虽然价格诱人,但高退改签费率可能带来额外风险。如果行程不确定,建议选择退改签政策更灵活的机票。
如果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航空公司的公示规则,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益。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订票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向消费者披露销售者的真实信息,并履行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消费者在维权时,既可以向航空公司主张权利,也可以要求平台承担相应责任。
特价机票的出现,确实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其退改签政策的复杂性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困扰。希望未来航空公司和订票平台能够进一步优化服务,让消费者既能享受到低价,又能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