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古城:千年文脉的新活力
崇武古城:千年文脉的新活力
崇武古城,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石头城,历经600多年沧桑,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戍边海防石头城。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海防历史,更承载着浓厚的闽南文化和海洋文明。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保护活化措施,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保护为先:守护历史文化遗产
2022年,惠安县成立崇武古城保护活化利用工程项目指挥部,以《崇武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主蓝图,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1+N”规划体系。项目坚持“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修缮传统建筑、改造道路、整治管网等基础设施,为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修缮过程中,房屋修缮团队运用出砖入石、水洗石、夯土墙、泥塑等闽南传统民居营造工艺,力求再现古城的“古早味”。同时,古城还注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推动原住民回流,保持古城生活的延续性。
活化利用:注入新时代活力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新业态开始入驻崇武古城,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古城的水关旅游服务中心对面,一栋修缮完成的古厝如今成为一家华服文创馆。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汉服,从唐制的齐胸襦裙到宋制的三裥裙,再到明制的马面裙,应有尽有。文创馆老板张美玲是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她不仅租售汉服和惠女服饰,还出售自己手工制作的簪花、饰品,并为顾客提供妆造服务。她表示:“崇武古城建于明代,穿着明制的汉服在古城墙上拍照,十分应景,也能宣传古城。”
除了华服文创馆,古城内还开设了特色咖啡店、非遗展馆等新型业态。朝乐咖啡的老板蒋建东见证了古城的变化,他表示:“很多游客回去以后,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又能给古城带来一波流量。”这些新业态不仅丰富了古城的文旅体验,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地标
崇武古城的文旅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古城内部,而是通过全域联动和“+文旅”的发展思维,串联起周边的自然人文资源。2024年国庆期间,古城推出四大主题旅游路线,包括滨海风情、非遗研学、工业旅游、亲子游玩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古城还积极创新营销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提升城市知名度。首部微短剧《银腰链:寻根之旅》在“惠安文旅”“好看泉州”视频号首发,小红书等平台话题阅读量超10万,带动“跟着微短剧游惠安”新风潮;《英雄古城 崇武有约》《惠女精神 传承有我》《福见惠安 乡贤有为》系列融媒传播,全网累计点播量超亿次。
以人为本:居民参与共建共享
崇武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原住居民的参与和利益。古城内有莲西村、潮乐村、靖江村、海门村4个村,常住居民3500多人。通过培训,许多居民成为古城文化的传播者,有的担任讲解员,有的开设特色店铺,还有的参与文旅相关行业。
60岁的张跃阳是崇武镇潮乐村村民,他不仅是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渔家角力的传承人,同时也担任古城讲解员。他说:“现在我不仅是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渔家角力的传承人,同时也是古城讲解员。”
成效显著:千年古城展新颜
2023年10月,崇武古城活化利用项目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二辑)》。2024年国庆期间,古城接待游客超11万人次,同比增长45.2%,旅游收入约4.55亿元,同比增长34.02%。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崇武古城的保护活化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崇武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模式,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它不仅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更通过创新性的活化利用,让古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