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如何确定是否为1型糖尿病?分 3 步
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如何确定是否为1型糖尿病?分 3 步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具有高度遗传倾向。近期发布的《中国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为T1DM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权威指导。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T1DM高危人群的定义、筛查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胰岛自身抗体(IAb)检测确定是否为T1DM。
T1DM高危人群
T1DM患者的一级亲属:T1DM患者的一级亲属平均患病率为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0.4%。其中,同卵双生子患T1DM的一致率最高,可达70%。此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的一级亲属也应视为高危人群。
携带T1DM易感基因或遗传高风险的普通人群:在中国人群中,T1DM遗传风险评分(GRS)包含5个独立HLA基因型和3个非HLA易感位点。联合检测HLA和非HLA位点的GRS,可用于T1DM的诊断和预测发病风险。
少数自身免疫病患者: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乳糜泻等。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增加T1DM的发病风险。
常见的胰岛自身抗体种类
常见的IAb包括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锌转运体8抗体(ZnT8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等。其中,ICA由于检测方法难以标准化,不作为常规筛查使用。
如何确定是否为T1DM?
1. 看IAb阳性抗体的个数和种类
早期出现的IAb阳性抗体数目越多,个体快速进展为临床T1DM的风险越高。单一抗体阳性者10年内发展为症状性T1DM的风险仅为14.5%,而2个以上抗体阳性者10年内发展为症状性 T1DM 的风险约为70%,终身风险接近100%。推荐对IAA、GADA、IA‑2A、ZnT8A等4种抗体进行联合检测,筛查的“金标准”是放射配体法(RLA)。
2. 看复核结果
在首次抗体筛查结果呈阳性的情况下,应在3个月内进行第2次IAb检测,以复核抗体阳性状态。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需要2次或2次以上连续检测结果均为IAb阳性。因静脉血样检测能够减少溶血的干扰,因此首选静脉血样检测抗体。
3. 看糖代谢检测结果
- 对于单抗体阳性者,需要定期随访抗体和(或)血糖,并提供相关知识教育和社会心理支持。
- 对于2种及以上抗体阳性者,推荐进一步检测血糖指标,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机血糖(RBS)、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
T1DM分期及其管理要点
- T1DM 1期:初筛及复核2次检测均为2种及以上抗体阳性+血糖正常。处理措施包括定期随访抗体和(或)血糖、提供教育和社会心理支持、参与适合的临床研究。
- T1DM 2期:初筛及复核2次检测均为2种及以上抗体阳性+糖代谢异常。处理措施包括定期随访抗体和(或)血糖、提供教育、社会心理支持、参与适合的临床研究或已获批治疗。
- T1DM 3期:初筛及复核2次检测均为2种及以上抗体阳性+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处理措施包括常规T1DM教育与管理、评估并适时起始胰岛素治疗。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综编自《中国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