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丝路”:新站点、新跨越
中国“高铁丝路”:新站点、新跨越
2025年1月5日,随着G828次列车从西安北站缓缓驶出,西安至香港直达高铁列车正式开行。这是陕西西安首次开行直达香港高铁列车,也是西北地区首趟进港列车。从“丝路起点”到“东方之珠”,这趟跨越千里的列车,不仅为旅客往返两地带来便利,也将进一步丰富两地多层次交通体系,促进陕港深入合作交流。
此次调图是国铁企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充分运用铁路新增线路、车站和装备等运输资源,对全国铁路列车运行方案进行的一次优化调整。新图的实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路网整体效能、优化客货运输产品供给,使铁路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新增站点亮点纷呈
此次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13028列,较现图增加230列;开行货物列车22859列,较现图增加91列,铁路客货运输能力、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优化东南部地区列车开行结构
用好沪苏湖高铁新线运输能力,优化区域路网列车开行结构,释放繁忙通道运输能力。在上海至郑州、武汉、福州等省会城市间增开动车组列车38列,在上海至广州、南昌、深圳等城市间开行停站少、旅时短的大站快车24列,京沪高铁北京南至南京南间增开时速350公里标杆列车2列、徐州东至南京南间增开动车组列车4列,加强长三角地区与中西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联系;增开上海、杭州至长沙、怀化、贵阳等方向动车组列车16列,提升沪昆高铁运输能力;优化上海地区铁路枢纽分工,上海虹桥站、上海南站旅客列车办理能力较现图分别增加16列、53列。用好杭温高铁运输能力,在温州至郑州、太原、西安等城市间增开动车组列车,加强东南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地区联系。调整南京南至厦门北、赣州西间6列动车组列车运行径路,改经宣绩高铁运行,其中南京南至厦门北的G3089次列车旅时压缩1小时22分。在杭深铁路沿线车站新增列车停靠60余站次,方便沿线旅客出行。
服务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
精心铺画今年新开通高铁线路列车运行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高铁列车通达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集大原高铁开通后,内蒙古自治区深度融入全国高铁网,开行呼和浩特、包头至上海、杭州、重庆、青岛、西宁等方向动车组列车,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北京北(清河)站增开动车组列车26列,首次开行前往西安、兰州、成都等城市列车,加强首都与中西部城市间交流;优化调整太原地区枢纽车站分工,太原站旅客列车办理能力增加58列。利用荆荆高铁,开行荆门西至汉口间动车组列车12列;利用南珠高铁南宁至玉林段,开行玉林北至南宁东间动车组列车18列;利用包银高铁惠农南至银川段,增开西安北、中卫南至惠农南间动车组列车各2列;利用渝昆高铁重庆西至宜宾段,增开南宁东至重庆西、宜宾至郑州东间动车组列车各2列,安排成都东至上海虹桥、北京西,泸州至广州南间6列动车组列车改经渝昆高铁运行;利用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增开昆明、成都南至黄龙九寨间动车组列车各2列;利用潍烟高铁,增开烟台至郑州东间动车组列车2列。同时,将贵广高铁16列“D”字头列车提质升级为“G”字头列车,贵阳至广州南旅行时间最多压缩1小时33分;在西宁至库尔勒间增开旅游列车2列,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怀兴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廊坊北段开通运营后,增开廊坊北至北京西、天津西、石家庄、雄安间的动车组列车各2列;优化石家庄至张家口间动车组列车停靠安排,两地间最快旅行时间压缩50分钟;增加廊坊、保定等环京地区车站停靠数量,增开北京北、清河至张家口间动车组列车14列,满足通勤旅客出行需求,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齐齐哈尔南至济南东间增开动车组列车2列;首开延吉西至太原南动车组列车、哈尔滨西至厦门北普速旅客列车;集通铁路全线电气化开通运营后,沈阳至乌鲁木齐、西宁普速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分别压缩1小时22分、1小时12分,进一步强化了东北地区与其他区域互联互通,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广深港高铁日常安排开行跨境动车组列车增至242列,首次开行西安北、武汉、揭阳至香港西九龙站始发终到动车组列车,优化北京西至香港西九龙间高铁动卧列车运行时刻,往返旅行时间分别压缩33分钟、59分钟,夕发朝至优势更加明显,助力跨境人员往来。在永清、横州、兴业、扶余、清流等县城乡镇车站增加列车停靠150余站次,继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方便沿线旅客出行,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提升货运通道能力
统筹运用线路、场站资源,安排开行跨铁路局集团公司货运班列390列,大宗直达货物列车404列,提升煤炭、粮食、铁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保障能力,为冬季能源保供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优化调整兰州铁路枢纽列车运行方案,兰青、陇海、兰渝铁路分别增开货物列车6列、10列、10列,提升疆煤外运能力。将韩原铁路26列动车组列车调整至大西高铁运行,释放货运能力,增开货物列车18列。适应货运市场需求,优化货运班列产品供给,开行广州至上海、北京,成都至上海、广州的高品质货运班列6列,串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主要经济区域,打造快捷物流产品示范线。利用郑州东至青岛北、南昌西至金华南间各2列动车组确认列车办理高铁快运运输,提升物流时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加强中欧(亚)班列运输组织,保持中欧(亚)班列稳定开行,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
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
持续优化铁路12306系统功能,保障学生、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购票需求,用好同车接续、在线选座等功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控“第三方”平台抢票引发的安全风险,提升旅客购票体验。优化站车服务,铁路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全国120个车站可实现便捷换乘,31个车站实行铁路到达旅客乘坐地铁免安检,“静音车厢”服务拓展至92列动车组列车,持续提升列车餐饮服务品质,84个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加大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服务力度,提高线上预约和线下响应效率,助力温馨便捷出行。开好“丝路梦享号”“熊猫专列”等特色旅游列车,推出冰雪游、研学游等精品线路,打造消费新场景,激活旅游消费新动能。深化铁路货运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全国40个铁路物流中心作用,积极拓展全程物流总包业务,推广物流金融服务,优化95306货运平台功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铁水联运“一单制”运输,助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兰新高铁:铁龙奔腾新丝路
2024年12月26日,随着开往西安北站的D2708次动车驶出乌鲁木齐站,兰新高铁迎来全线开通运行10周年。全长1786公里的兰新高铁东起甘肃兰州,途经西宁、嘉峪关、吐鲁番,西至新疆乌鲁木齐,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串联起西北各地的山水奇韵,也映照出一个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加美丽的中国西部。
兰新高铁开通后,西北地区的人们出行获得极大的便利。古城西安到乌鲁木齐得以朝发夕至;西宁与兰州之间最短通行时间缩短至59分钟。原本距离遥远的城市如今紧密相连。乌鲁木齐、兰州、西宁等城市产生了同城效应。“早吃肉夹馍,晚吃羊肉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寻常画面。
十年来,行驶在兰新高铁线上的动车组列车经受了高温、严寒、风沙和雨雪的考验,累计运送旅客近1.6亿人次。客货分流释放了兰新铁路的货运潜能。2023年兰新铁路完成货运量25114万吨,较2014年增长47.1%。经兰新铁路开行的中欧、中亚班列强劲增长,2023年开行的中欧班列达14421列,较2014年增长45倍。
展望未来
未来,随着更多高铁线路的开通和优化,中国高铁网络将更加完善,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也将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动力。高铁,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