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的饮食秘诀:如何通过营养补充提升运动表现
运动员的饮食秘诀:如何通过营养补充提升运动表现
运动员的饮食不仅关系到日常训练的效果,更是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从举重到拳击,再到羽毛球,不同运动项目对营养的需求各不相同。本文将为您解析运动员如何通过科学饮食提升运动表现,以及在比赛前后如何合理补充营养。
为什么大部分运动员都不吃速食及油炸食物?国立体大运动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兼营养师徐艺洳解释道,速食及油炸食物属于高油脂食物,且主要含有动物性脂肪,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在比赛前,运动员的压力较大,肠胃道代谢吸收能力较差,高油脂食物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举重、拳击需要爆发力
根据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员的饮食也需要相应调整。奥运会的运动项目可以简单分为需要速度、肌力、耐力、爆发力等类型。以举重为例,运动员特别需要短时间的爆发力表现才能完成举重动作。而举重更困难的是,具有量级限制,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平时运动员不能让体重超出2公斤以上,才会比较安全。
当比赛日期越来越近,日常饮食就需要更加严格控制。有时候如果运动员体重与比赛的量级之间有差距,还可能需要使用比较极端的减重方式。减重过程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另一项挑战,因为训练时会大量消耗热量,但饮食却只能摄取300至500大卡的热量(相当于7颗鸡蛋的热量),很容易影响反应能力和运动表现。因此,餐次及食物选择就非常重要,建议训练前后的热量摄入比例要较高。
以夺得拳击女子51公斤级铜牌的黄筱雯为例,为了降量级参赛,她在训练期间努力将体重从56公斤降至51公斤,严格控制饮食,斤斤计较体重的同时还要维持肌力。因此,训练期间需要限制饮食,选择不容易增加体重的食物,如优质蛋白质,最好在训练前后的补充;而比赛当天的状态最难控制,有可能体重大小的微小差异,就会影响过磅,上场前则会补充碳水化合物,在短时间内容就能补充足够的能量。
羽毛球注重体能、耐力
羽毛球是一项需要耐力的运动项目。以“世界球后”戴资颖为例,她可以在20分钟内击败印度一姐辛度,但在与陈雨菲的金牌争夺战中,却苦战了1小时又21分钟,最终获得银牌,但仍创造了台湾奥运史上羽毛球女单的最佳成绩。
羽毛球运动员在训练时,每天可能需要训练4到8小时,以增强体能和耐力。因此,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尤为重要,中场休息时特别需要补充运动饮料和碳水化合物食物。
高蛋白乳清快速补充营养
除了三餐均衡饮食外,大多数运动员最常使用的营养补充品是高蛋白乳清,通常在运动后补充,并根据运动员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组成,选择动物性或植物性高蛋白。高蛋白营养补充品的主要成分是高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可以快速补充流失的蛋白质,同时帮助肌肉合成,维持一定的肌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