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扬州古运河:从邗沟到文汇阁
探访扬州古运河:从邗沟到文汇阁
扬州,这座千年古城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伐齐国,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这便是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这条古老的运河不仅见证了扬州的繁荣兴衰,更孕育了独特的运河文化。
从邗沟到京杭大运河,扬州古运河经历了2500多年的沧桑巨变。据《春秋左传》记载,“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这条最初的邗沟长约1.45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源头。隋炀帝时期,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扩建,形成了南北贯通的水道,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唐代,为了改善漕运条件,润州刺史齐浣主持开凿了伊娄河,大大缩短了江南漕船过江的距离。元朝时,郭守敬对大运河进行裁弯取直,使其直通北京,最终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改造。
古运河的开凿和改造,不仅促进了南北物资的交流,也带动了扬州的商业繁荣。特别是明清时期,扬州成为重要的漕运和盐运枢纽。据史料记载,清代乾隆鼎盛时期,每年经过扬州闸与瓜洲闸的船只近十万艘,扬州盐业达到顶峰。漕运和盐运的繁荣,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兴盛。扬州园林、淮扬菜系、扬州评话等文化形式相继兴起,共同塑造了扬州独特的城市气质。
2023年4月,一座承载着扬州文化记忆的建筑——文汇阁,在北护城河畔重新矗立。文汇阁是乾隆时期为收藏《四库全书》而专门建造的七座藏书阁之一,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后毁于战火。复建后的文汇阁形制仿照宁波“天一阁”,正门上悬御书“东壁流辉”匾。一楼展示文汇阁的前世今生,二、三楼入藏原大原色原样复制文津阁版《四库全书》一部,共36000余册,分置于128个书架,6144个书函。
文汇阁的复建,不仅是对历史的重现,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古籍线装书,还可以了解古代文献的保护和传承知识。负一楼的主题书店里,不少游客正在兴致勃勃地翻阅历史、文化书籍。文汇阁管理部经理邵媛表示:“我们希望把文汇阁打造成市民文化交流、读书休闲、了解古代文献的绝佳去处。”
走出文汇阁,沿古运河信步而行,一座红色小桥飞跨两岸,如画美景引得不少游客在此打卡拍照。这座桥是根据清代王士禛《冶春绝句》里的描述复建的红桥,采用原木材料,运用传统木建筑的“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红色木拱桥。
北护城河是扬州明清古城北城墙的城濠,西起二道河,东至古运河,最早开挖于元代末年。经过一年多的更新改造,如今的北护城河焕然一新,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酒店住宿、特色美食、演艺体验等功能于一身,赋予扬州城新的活力。最新打造的“北护城河水上游览线”东起清溪园,西至大虹桥,长约2.6公里,串联起天宁寺、个园、史公祠等名胜古迹,让游客在游船上就能欣赏到扬州古城的文脉和烟火气息。
最佳游览时间:春季(4—5月)为最佳时节,此时气候宜人,适合赏花踏青。
推荐游览路线:
Day 1:瘦西湖 → 大明寺 → 皮市街
Day 2: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 个园 → 东关街 → 彩衣街
Day 3:何园 → 皮市街 → 朱自清故居 → 扬州古运河
住宿建议:住东关街、文昌阁或瘦西湖附近,出行方便。
美食推荐:必吃藕粉圆子、扬州炒饭、狮子头。还有三丁包、扬大酸奶、咸水鹅等。
小贴士:
七八月大学生景区免门票。
瘦西湖按推荐路线走,景美如画。
大运河博物馆需提前一周预约。
皮市街入口有打卡点。
四月左右是游扬州好时候,还有樱花季。
趣园早茶很棒,记得带证件享学生半价。
花销预算:吃75r,住40r,交通16r,门票120r。
扬州古运河和文汇阁,一北一南,一水一阁,共同见证了扬州的千年繁华。如今,随着文汇阁的复建和古运河的保护开发,扬州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续写千年古城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