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撬动百亿经济:岐山臊子面的产业蝶变
一碗面撬动百亿经济:岐山臊子面的产业蝶变
一碗岐山臊子面,不仅是一道流传千年的美食,更是一个年产值超百亿的富民产业。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这碗面不仅撑起了当地经济的半壁江山,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从“家常面”到“金饭碗”
2023年,岐山县“一碗面”经济总产值达到151亿元,同比增长7%,带动9.3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4.3万元。这一组数据,生动诠释了岐山臊子面从一道家常面食,如何蝶变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岐山县北郭村村民郭勇的故事,正是这一转变的生动写照。2017年,在外从事建筑行业的他,看到家乡臊子面产业的蓬勃发展,毅然返乡创业。如今,他的“深巷庭院”农家乐,每天客流量达300余人,不少食客甚至驱车千里,只为品尝一碗正宗的岐山臊子面。
全产业链布局,打造百亿产业
岐山县食品产业园内,十多家现代化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里,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包装,全程实现标准化、自动化。园区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一碗面”食品专家工作试验站,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线下,岐山县实施“百城千店”工程,已在深圳、武汉、长沙等城市开设近千家旗舰店和连锁店。在线上,2023年“一碗面”电商交易额突破18.8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陕西岐品福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来六碗”岐山臊子面品牌,已成功进驻西安多个大型商场。
政策引领,产业腾飞
岐山县将“一碗面”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全县已实施“一碗面”重点项目28个,培育了天缘、美阳等全产业链骨干企业38家。2022年,岐山县成功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链典型县,并荣登全国产业兴旺示范引领力百强榜。
三千年文化传承,注入产业新活力
岐山臊子面的历史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周代,与周礼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岐山,一碗臊子面不仅是美食,更凝结着尊老敬贤、尚德崇义的传统文化。
每到大年初一,岐山人会将第一碗臊子面端出门外泼汤,祭奠先人、土地爷和仓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这种“泼汤礼”,正是周礼文化中“敬天保民”理念的延续。
在传承中创新,是岐山臊子面产业持续发展的秘诀。陕西岐品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万林表示:“挖掘传统饮食的文化内涵,再将文化转化为产业,让岐山臊子面走出陕西,走向世界。”
从“地方小吃”到“国家名片”
如今的岐山臊子面,早已突破地域限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在宝鸡市22665户餐饮企业中,85%的餐饮店都将岐山臊子面作为招牌菜品。2023年国庆假期,仅宝鸡市令氏家外家周秦食府店一家,就卖出了2万多碗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美味,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产业模式。未来,岐山县计划在2025年实现“一碗面”经济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打响中国臊子面之乡的品牌。
一碗面,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岐山臊子面的故事,正是中国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