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场口:从“扯谎坝”到繁华商圈
较场口:从“扯谎坝”到繁华商圈
1941年6月5日,重庆较场口十八梯大隧道内,上千名躲避日军轰炸的市民因缺氧和踩踏而丧生。这起震惊中外的“大隧道惨案”,不仅是重庆大轰炸中最惨痛的事件,也成为了较场口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
从军事重地到“扯谎坝”
较场口,这个名字承载着重庆的历史记忆。在抗战时期,这里不仅是重庆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更是市民们聚集交流的场所。由于人员密集,各种消息(包括谣言)在此传播,逐渐形成了“扯谎坝”的民间称谓。
“扯谎坝”并非贬义,而是体现了较场口作为重庆重要公共空间的历史角色。在这里,市民们分享着彼此的生活故事,讨论着时局的变化,较场口成为了重庆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火中的伤痛
1938年至1943年,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较场口作为重庆的核心区域,自然成为了轰炸的重点目标。为了应对空袭,重庆市政府在较场口一带挖掘了多条防空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八梯大隧道。
1941年6月5日,24架日军飞机分三批轮番轰炸重庆,空袭持续了5个小时。由于警报系统混乱,大量民众涌入十八梯大隧道避难,导致洞内人数严重超载。加之通风设备因贪腐未能及时安装,最终酿成了这起惨剧。
据官方统计,此次惨案造成992人死亡,151人重伤。这一数字仅次于1938年6月9日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和1938年11月13日的长沙大火,成为抗战时期中国三大惨案之一。
从历史走向现代
战后的较场口开始了漫长的重建之路。随着重庆的快速发展,较场口也从一个军事政治中心,逐渐转型为繁华的商业娱乐中心。
如今的较场口,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的商场和餐饮店比比皆是。较场口夜市更是成为了重庆著名的夜生活地标,各种重庆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交通方面,地铁1号线和2号线在此交汇,轻轨车站也近在咫尺,让较场口成为了重庆重要的交通枢纽。昔日的防空洞早已被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所取代,但那段历史却永远铭刻在重庆人民的心中。
未来的展望
如今的较场口,不仅是重庆的商业中心,更是这座城市精神的象征。从战火中的伤痛,到和平年代的繁华,较场口见证了重庆的变迁,也见证了中国的崛起。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较场口的街头,享受着现代化的便利时,也不应忘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较场口的历史,是重庆的历史,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篇章。它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同时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