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传统节日
春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传统节日
2024年12月,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4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标志着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式获得国际认可。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家人团聚、辞旧迎新的时刻,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从腊八到元宵,一系列民俗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着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其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进一步提升了春节的国际影响力。
在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年一度的鸡场街新春年景嘉年华会吸引着数万民众参与。2024年,主办方将挂起一千盏大红灯笼,并举办“中马友谊祥龙”舞龙仪式,这条长达190米的巨龙,仅龙头部分就重达60公斤,象征着中马两国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地华侨华人和留学生连续十几年在东亚博物馆举办春节文艺活动,与瑞典民众一同感受中国新年的喜庆氛围。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欢乐春节”游园联欢活动,吸引了300多名法国友人参与,他们通过汉服体验、书法、剪纸等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春节文化价值的认可,更彰显了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作为全球性文化盛事,春节为各国民众提供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尊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独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