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烧饼“烤”出大产业:缙云烧饼的乡村振兴之路
小烧饼“烤”出大产业:缙云烧饼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4年,一个来自浙江缙云的小烧饼,创造了38.9亿元的年产值,同比增长11.78%。这个数据背后,是一个传统美食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故事。
从历史传承到文化名片
缙云烧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50多年前。相传轩辕黄帝在缙云仙都以山泉和面,贴在丹炉内烤制,所烤出的饼色泽金黄,香气扑鼻。这一传统美食,不仅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成为了缙云的特色文化符号。
近年来,缙云县深入挖掘烧饼文化内涵,将其与黄帝文化相结合,连续举办烧饼节,2023年更是升格为中国烧饼文化节,吸引70多万人次参与,销售额突破1060万元。缙云烧饼还成功入驻杭州亚运会,成为浙江“百县千碗”特色小吃的佼佼者。
产业化发展的“缙云模式”
缙云烧饼从“路边摊”到“品牌店”的转变,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和科学规划。2014年,缙云县在全国率先成立“烧饼办”,制定《“缙云烧饼”品牌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并出台地方标准《缙云烧饼制作规程》。
在人才培养方面,缙云建立了两个免费培训基地,开展理论、实操、营销等系统化培训,累计培训11577人次,培育中级师傅769人、高级师傅482人、烧饼大师10人。同时,通过“一办管一业”“一会促一业”的管理模式,实现注册商标、门店标准、制作工艺等“六统一”,为标准化、连锁化运营提供保障。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缙云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建设4300亩农业标准地,累计流转土地8.02万亩。投资3300万元建设菜干培训中心,引进浙江畅享公司等优质企业,推动菜干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
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截至目前,缙云烧饼已在全国开出8000多家门店,并走出国门,覆盖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6个国家和地区。直接从业人员达2.5万余人,带动就业5万余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
更为重要的是,缙云烧饼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业发展。东方镇通过推广九头芥种植,年产菜干600余万斤,产值达6000余万元,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从“小烧饼”到乡村振兴新引擎
缙云烧饼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标准建设+人才培养+产业链打造”的模式,不仅实现了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更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如今,缙云烧饼已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金钥匙”。这个来自浙南山区的小烧饼,正在用它的香气和美味,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