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龙口牛肉:从鲜卑古村落到湾区美食名片
鹤山龙口牛肉:从鲜卑古村落到湾区美食名片
在广东江门鹤山市龙口镇,有一道美食承载着740多年的历史记忆,它源自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的饮食传统,经过世代相传,如今已成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道美食就是闻名遐迩的龙口牛肉。
从鲜卑古村落走来的美食传奇
故事要从一个名叫霄南村的古村落说起。这里曾是鲜卑族后裔源氏的聚居地,村中保存着源氏宗祠和村史民俗文化馆,诉说着一段跨越千年的历史。据记载,南宋期间,为躲避战乱,鲜卑族后裔从大兴安岭南下,经南雄珠玑巷辗转来到这里定居。他们带来了北方的饮食习惯,其中就包括食用牛肉的传统。
霄南村的布局别具一格,整个村子仿照南凉国都城建造,四周有护城墙和护城河,重要地方设有烽火台和炮楼。这种独特的建筑格局,见证了鲜卑族后裔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独步岭南的解牛技艺
龙口牛肉之所以能成为地方名菜,离不开温氏家族的独特技艺。早在1949年前,温德胜(人称“牛栏德”)就因精湛的宰牛技艺而在鹤山小有名气。他曾在新加坡等地谋生时,习得欧洲斗牛技巧,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解牛技艺中。这种技艺讲究对牛各个部位特征的精准把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块牛肉的美味。
温氏家族的后代温炳均继承了父亲的技艺,并开创了龙口第一家专门经营牛肉的饭店。如今,龙口镇上大部分知名的牛肉餐厅都与温氏家族有着渊源关系。
从养殖到餐桌的匠心精神
龙口牛肉的美味秘诀,不仅在于精湛的解牛技艺,更在于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当地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方式,牛只在山谷中自由放养,以天然草料为食,养殖周期长,确保了肉质的鲜美和营养。
宰杀后的牛肉会在3小时内送达门店,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度。在烹饪时,根据不同部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比如“黄金牛蹄”这道招牌菜,就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和调味,才能达到外酥里嫩的效果。
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龙口镇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形成了从养殖、屠宰到餐饮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龙口镇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预计可带动2000多户农户增收,实现年产值超11亿元。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当地还引进了科技力量。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旺牛世家合作,建立了“肉牛养殖创新技术应用及肉质提升示范基地”。通过科学喂养和精细化管理,不仅提升了牛肉品质,还缩短了出栏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未来可期:打造湾区“牛”品牌
根据规划,龙口镇将打造“一心两园三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包括非遗龙口牛肉预制菜产业化开发核心、粤桂协作产业振兴示范园、高标准生态循环养殖引领区等。通过全产业链发展,补齐养殖技术、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的短板,进一步提升“龙口牛肉”的品牌影响力。
从一个古村落的饮食传统,到如今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龙口牛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在新时代的机遇下,这道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美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