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陕西公司推进煤化工二期项目建设纪实
中煤陕西公司推进煤化工二期项目建设纪实
4月19日是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工二期项目指挥部成立一周年纪念日。作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二期项目承担着3000吨级气化半废锅流程、40兆瓦超大功率电机两项国家应用示范任务,是央企煤化工中首个试点示范项目,将为现代煤化工产业在环境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示范。
1年来,该公司树立打造世界一流煤化工项目标尺的理念,设定全面建成全生命周期不落后精品示范工程的标杆,高站位、高标准、高效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高站位谋划部署
为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2023年4月19日,中煤陕西公司成立了煤化工二期项目指挥部,统筹资源配置,优化工艺流程,全力打造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全生命周期不落后的现代煤化工精品示范工程。
据介绍,煤化工二期项目概算投资238.88亿元,建设以煤为原料,年产220万吨甲醇、90万吨烯烃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同时对现有一期工程优化升级,建设年产25万吨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延链增链及配套工程项目。
中煤陕西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在行业首次实施大型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顶层优化设计,形成了覆盖总体框架、工艺孪生、互联建设、资产绩效等15套方案,提出了国内领先的能耗、碳排放、环保、数字化建设目标。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组织11次设计预审会和11次大型专家评审会,编制完成12个设计文件,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高标准规划设计
中煤陕西公司精心编制完成了煤化工二期项目顶层设计和应用研究报告,在国内首次于设计阶段就制订了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路线图;植入绿色低碳、高端多元、数字转型、技术先进、产品高端等“基因”,通过工艺技术集成、多能互补耦合、能量梯级利用、一期二期互联互通等大幅降低物耗能耗,提升资源转换率。
同时,中煤陕西公司取消燃煤锅炉,大幅提高电气化比例,使燃料煤归零;依托新建光伏项目用绿电置换外供电,将绿氢和绿氧作为煤化工的氢源和氧源,捕集回收装置副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达到了发展煤、利用煤、超越煤的目的;采取源头减碳、过程降碳和末端用碳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煤制烯烃综合能耗和碳减排将达到《现代煤化工行业碳排放基准》领先水平。
项目建成投运后,吨产品烯烃消耗将由1.8吨标煤降至1.75吨标煤;单位烯烃产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为6.83吨,比《现代煤化工行业碳排放基准》要求的先进值降低32.48%,每年可实现减碳量115万吨;能源清洁转换效率将达47.7%,比先进值提高3.7个百分点。
中煤陕西公司以打造智能工厂为目标,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智能工厂设计。按照《工程项目设计统一规定》,该公司从装置智能化巡检、在线分析、设备在线监测、先进控制和智能控制、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着手,实施设备设施选型优化和工艺设计优化,实现装置智能化管控;研究优化全厂一体化互联互通、物料平衡、节能管理、低碳管理等工作,初步形成12项研究成果、14项节能优化措施。
总体设计过程中,中煤陕西公司充分考虑一期项目和二期项目的统一、协调和耦合,高效完成物流、能流利用、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冗余共享、装置布局协同等方面的最优设计。项目建成后,该公司煤制烯烃生产线将增加至6条,年新增聚烯烃产能90万吨。
高效率扎实推进
宏伟“路线图”如何变成“施工图”?“我们充分发挥团队矩阵式管理的专业优势,高效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二期项目指挥部总工程师孙宗礼如是说。
据孙宗礼介绍,煤化工二期项目着力编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总体设计、基础设计方案,组织召开设计开工会、进度推进会、设计预审会、专家评审会等系列会议,不断优化完善设计方案;联合参建单位,特邀专家进行精准指导,每一次会议都着重对细节进行精确审查,审查内容涵盖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及布局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该公司共优化和完善了60多项重要设计方案,确保问题有效解决。
2023年10月,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二期项目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总体设计通过评审;今年初,项目系统工程及辅助装置基础设计完成审查。至此,该项目所有装置基础设计完成审查,由设计转入建设准备阶段,为装置EPC发包和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项目打破了工艺包提交后再进行基础设计的常规,在国内首次实现工艺包编制与基础设计同时开展,仅用8个月时间交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