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郑振铎:那些无法弥补的错
鲁迅和郑振铎:那些无法弥补的错
“也许有些错是没法弥补的了,也许有些错是注定要犯的……”这句歌词,道出了人生中许多无法挽回的遗憾。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郑振铎两位文学巨匠,都曾有过这样的遗憾,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有些错一旦铸成,便永远无法弥补。
鲁迅:对弟弟的风筝
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对弟弟的一次“精神虐杀”。那是北京冬季的一个午后,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这景象让鲁迅感到惊异和悲哀,因为在他看来,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鲁迅的弟弟,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多病且瘦弱不堪,却对风筝充满了热爱。他买不起风筝,只能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甚至会因为风筝的升降而惊呼或跳跃。这一切,在鲁迅眼中都是可鄙的笑柄。
直到有一天,鲁迅发现弟弟在后园偷偷制作风筝。他愤怒地折断了蝴蝶风筝的一支翅骨,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看到弟弟绝望的样子,他傲然离去,心中充满了胜利的满足。
多年后,鲁迅偶然读到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才意识到自己当年的行为是对弟弟精神的严重伤害。他试图弥补,但一切都已太迟。弟弟早已忘记了那段往事,甚至不记得曾经发生过什么。鲁迅的心因此变得沉重,他意识到,有些错,一旦铸成,便永远无法弥补。
郑振铎:第三只猫的悲剧
郑振铎先生在《猫》一文中,讲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第三只猫的故事尤为令人唏嘘。
那只花白的猫并不好看,又很瘦,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游玩,似乎天生带着忧郁的气质。然而,当郑振铎的妻子买来一对黄色白芙蓉鸟后,这只猫却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常常跳上桌子凝望鸟笼。
一天,一只鸟死了,腿也被咬断了。郑振铎愤怒地认定是这只猫所为,便拿起木棒追打它。尽管猫悲惨地叫着逃走了,郑振铎心中仍愤愤不平,认为惩戒得还不够。
然而,几天后,真相大白——原来是一只黑猫偷吃了鸟。郑振铎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冤枉了那只花白猫。他感到无比痛苦和内疚,因为自己的武断和暴怒,给一只无法为自己辩护的动物带来了伤害。
更令人痛心的是,两个月后,这只被冤枉的猫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郑振铎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弥补的机会。他写道:“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无法弥补的错
鲁迅和郑振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也看到了无法挽回的错误所带来的深深自责。鲁迅对弟弟的伤害,源于封建教育的影响;郑振铎对猫的误解,则是出于人类的主观臆断。这些错误,虽然出于无心,却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后果。
正如《也许有些错是没法弥补的了》这首歌所唱的,有些错一旦铸成,便永远无法弥补。这些故事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份武断和偏见。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不经意的错误,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多么深重的伤害。
而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即使无法弥补,也要勇于承认和反思。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尽量避免犯下类似的不可挽回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