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赀捐官 卖国求荣——王克敏的可耻一生
纳赀捐官 卖国求荣——王克敏的可耻一生
王克敏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从一个清朝末年的举人,到北洋政府的官员,再到抗日战争期间的汉奸政权要员,他的经历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这位历史人物的可耻一生。
全文共6692字 | 阅读需13分钟
1903年,27岁的杭州人王克敏考中举人,但此时距离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仅剩两年。他通过四处托人疏通,谋得了一个候补道员的职位,并被清政府派往日本担任参赞。在日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留日学生,四年后回国,在清廷外务部谋得一份差事,后又成为直隶总督杨士骧的幕僚。
辛亥革命爆发后,王克敏离开中国前往法国游历。在法国期间,他结识了一批金融界实力派人物,回国后凭借这段经历进入袁世凯北洋政府的财政部,并担任东方汇理银行中方总经理。1917年,他出任北洋政府财务总长,此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法实业银行总裁、天津保商银行总理、中国银行总裁等。
年轻时的王克敏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王克敏在北平被日本人找到,成为建立伪政权的重要人物。他纠集了一批政治要人,在北平饭店设计“新政府”的架构。1937年12月14日,王克敏等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宣布所谓的“临时政府”成立,以民国初年的五色旗为“国旗”,以《卿云歌》为国歌,继承“中华民国”年号,定北平为首都。
1936年,喜多诚一(右一)与蒋介石在一起。喜多诚一后来官拜日本陆军大将,所部在1945年被苏联红军击溃,1947年死于野战医院。
蒋介石震怒之下,命令戴笠对王克敏进行制裁。戴笠派特务在北平煤渣胡同伏击王克敏,但未能成功。王克敏在汉奸圈中开始玩起了“权力的游戏”,与梁鸿志、汪精卫等人展开权力斗争。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政府”,王克敏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降级为“华北政务委员会”。
王克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1月30日,国民政府发布对77名汉奸的通缉令,王克敏名列其中。12月5日,他接到戴笠的请柬,前往北平东城兵马司胡同1号赴宴,随后被捕。关于他的死因,有畏罪自杀和病死两种说法。他的尸体被女儿和女婿接出后,埋葬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戴笠(右)和蒋介石
图中握手的两人为梁鸿志(左)和王克敏(右)
汪精卫(右一)和王克敏(右二)、梁鸿志(左二)在一起
汪时璟在抗战期间也出任伪职,掌控华北财政大权。抗战结束后被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病死在监狱。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汉奸王克敏的人生沉浮录》(宋凤英,《钟山风雨》,2006年04期)
2、《王克敏案——民国刺杀案系列之十五》(巍子,《人民公安》,2015年06期)
3、《1938:军统密刺汉奸王克敏》(杨飞,《湖北档案》,2010年06期)
4、《汉奸王克敏的遇刺与被捕》(杨飞,《钟山风雨》,2010年031期)
5、《王克敏与汪精卫的明争暗斗》(杨飞,薛文娟,《文是春秋》,2010年04期)
6、《浪荡汉奸王克敏》(田夫,《民国春秋》,1998年01期)
7、《纳赀捐官,卖国求荣——王克敏可耻的一生》(文庠,《江苏政协》1997年08期)
8、《汉奸王克敏生平纪析》(王春南,《学海》,199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