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熊猫野外种群增至1864只:中国生态保护显成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熊猫野外种群增至1864只:中国生态保护显成效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8
来源
1.
https://www.mee.gov.cn/ywgz/zrstbh/swdyxbh/202405/t20240509_1072715.shtml
2.
http://www.forestry.gov.cn/c/www/zhzs/588310.jhtml
3.
https://lyt.ln.gov.cn/lyt/index/gnzx/2024040909220071985/index.shtml
4.
http://www.shanshui.org/information/5943/
5.
http://www.forestry.gov.cn/c/www/dzw/571951.jhtml
6.
https://www.bishan.gov.cn/bmjz/bm_97237/qlyj_97263/dt/202409/t20240910_13611549.html
7.
https://news.dayoo.com/society/202408/15/140000_54701957.htm
8.
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EN/lexeme/showArticleByLexeme.do?articleID=98480

近年来,中国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国家林草局最新数据显示,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增幅超过70%。这一成就不仅反映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努力,也展示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

01

创新保护模式: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

2021年10月,中国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这是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公园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总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保护了7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

在管理机制上,国家林草局与三省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并同步施行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的决定》。同时,三省高院发布《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司法协同保护的意见》,为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司法保障。

02

科技赋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为更好地监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四川片区在全国率先采用局域网结合超短波传输和大熊猫“猫脸”识别技术,实现野外监测实况无线传输。目前,四川片区已布设监测样方1086个、红外相机监测点位7830个,收集数据730余万条。

甘肃片区则采取人工巡护巡查与“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布设固定野外监测样线135条、各类巡护样线169条,安装红外相机1300台。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03

生态修复:为大熊猫打造宜居家园

在生态修复方面,四川片区实施生态修复近54平方公里,重点区域大熊猫数量增加50只,野外年遇见率由178只上升到185只。甘肃片区制定“一矿一策”“一站一策”处置方案,安排省级财政资金0.82亿元,完成11宗矿业权、3座水电站关停拆除、修复验收、赔偿注销工作。陕西片区则在正式设立前就已完成矿业权退出和常住居民搬迁安置。

04

社区参与: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社区共管共建模式。例如,四川唐家河片区与当地青溪镇人民政府、落衣沟村两委等共同成立唐家河-落衣沟共建共管委员会,引导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

同时,各地还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四川片区鼓励发展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09个。唐家河片区则发展竹笋、中药材等对野生动物危害程度低的产业,逐步减少玉米、小麦等种植面积,主动避免损害野生动物。

05

旗舰物种带动:生态系统整体改善

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推进,也带动了其他物种的保护。据统计,大熊猫国家公园内伞护着川金丝猴、雪豹、珙桐、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同时,全国908个水鸟集群越冬区同步监测结果显示,共记录到越冬水鸟172种、505万只,为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也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