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院最新研究:心理压力如何影响抗癌药效?
湘雅二院最新研究:心理压力如何影响抗癌药效?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吴芳教授团队在《自然-医学》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情绪困扰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疗效存在显著相关性。这项研究不仅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视角,还提出了联合生物-心理标志物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模式,对于未来癌症管理和改善患者结局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和意义。
研究发现:情绪压力显著影响治疗效果
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27例不可切除晚期NSCLC成人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D-1或PD-L1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并接受了情绪压力和生活质量评估。研究发现,48.9%的患者存在情绪压力,其中女性患者和非鳞癌患者更易出现情绪困扰。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无情绪压力问题的患者,有情绪问题的患者具有以下特征: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缩短:情绪压力组为7.9个月,无情绪压力组为15.5个月(HR=1.73,P=0.002)
- 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降低:情绪压力组为46.8%,无情绪压力组为62.1%(OR=0.54,P=0.022)
- 总生存期(OS)更差:情绪压力组的1年OS率为70.4%,2年OS率为46.5%,均低于无情绪压力组的80.8%和64.9%(HR=1.82,P=0.016)
- 生活质量评分更低:在整体量表评分和大多数量表单个项目评分上,情绪压力患者均比对照组差
科学原理:心理压力如何影响免疫系统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期刊发表的研究揭示了心理压力影响免疫系统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慢性压力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外周免疫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表达增加。这种增加的MMP-8会渗透到大脑奖赏区域——伏隔核(NAc),改变细胞外间隙(ECS)的结构,从而影响神经元功能。
在小鼠模型中,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循环单核细胞在慢性社交挫败应激后表现出Mmp8表达增加,而通过敲除MMP8可以防止应激诱发的社交回避行为和NAc神经生理学及细胞外空间的改变。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理解心理压力如何通过免疫系统影响大脑和心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实践建议:如何应对情绪困扰
研究结果提示,情绪压力是影响免疫治疗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临床需要重视患者情绪压力的管理,可通过药物或心理干预等,为肿瘤免疫联合治疗提供新策略。研究者已发起一项前瞻性多中心BRIO研究(NCT05979818),旨在评价情绪压力药物干预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此外,研究团队还计划在多瘤种中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包括STRESS-LUNG系列研究中的队列2(探索情绪压力与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和STRESS-ESCA研究(探索情绪压力与食管癌免疫治疗疗效的关系)。
这一系列研究结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心理压力与癌症治疗效果关系的理解,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参考。未来,通过更精准的情绪压力筛查和管理,有望进一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