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鮰鱼:上海老味道的传承秘籍
红烧鮰鱼:上海老味道的传承秘籍
2019年6月,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宝山鮰鱼烹饪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道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红烧鮰鱼,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上海饮食文化的瑰宝。
历史渊源:从民国老酒楼到非遗名录
红烧鮰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最早在宝山的永兴酒楼、合兴馆等老字号酒肆里崭露头角,经过近百年的锤炼与薪火相传,如今已成为浓油赤酱本帮菜系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之作。
这道菜之所以被称为“头道功夫菜”,在于其复杂的烹饪工艺。正宗的红烧鮰鱼需要长达四五十分钟的烧制工序,火候反复转换,将由糖色、酱油、猪油等十七味调料混合而成的酱汁一点点与鱼肉融合,直到汤汁“自来芡”,呈现出枣红黏稠、软糯不碎的绝妙质感。这道菜想要烧得地道,火候、调味、油水和时机缺一不可,因此也被称为“非遗中的硬功夫”。
制作工艺:十七味调料与四五十分钟的匠心
红烧鮰鱼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首先需要选用新鲜的鮰鱼,清洗干净后在两面划上花刀以便入味。接着,用葱姜蒜爆香锅底,放入鮰鱼两面煎至金黄。然后加入料酒、生抽、少许老抽和水(水量没过鱼身),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约20分钟,期间可翻面一次。最后加入适量糖提鲜,转大火收浓汤汁,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这道菜的关键在于“自来芡”的技艺。所谓“自来芡”,就是不加任何勾芡材料,完全依靠火候和调料的完美结合,让汤汁自然浓稠。这种技艺需要厨师对火候和时间有极高的掌控力,是红烧鮰鱼的灵魂所在。
鮰鱼与鲫鱼:不一样的食材特性
在选择食材时,红烧鮰鱼与常见的红烧鲫鱼有所不同。鮰鱼肉质紧凑不易散碎,适合做红烧等烹饪方式。而鲫鱼则因其嘴巴较脆,容易在烹饪过程中破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论是大鲫鱼还是小鲫鱼,嘴巴都比相同个体的其它鱼类要薄很多,尤其小鲫鱼,嘴巴张开时前端几乎透明,更易被钩豁。
红烧鮰鱼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道需要四五十分钟精心烹制的菜品,仿佛在提醒人们慢下脚步,品味生活的真谛。正如“鮰鱼大王”黄才根所说:“只有把传承真正做活了、做实了,才能让这份宝贵的‘上海味道’在未来一代又一代的炊烟里继续生根发芽。”
这道凝聚了上海本帮菜精华的红烧鮰鱼,以其独特的味道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上海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在传承与创新中,这道百年老味道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